返回 电脑版
《大学节选(高中选修版)》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礼记)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大学节选(高中选修版)
两汉-礼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节选(高中选修版)》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
    致知在格物。
    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就像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好看的女子,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满意足。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如要修养好品德,则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愤愤不平,则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惧不安,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则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忧患,则得不到端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却什么也看不到,听了,却什么也听不到,吃了,却辨别不出味道。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以说,修养品德关键在端正心意。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如要调整好家族,则先要修养好品德,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见,对他所轻视讨厌的人有偏见,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见,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见,对他所傲视怠慢的人有偏见。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
    故谚有之曰:“
    因此有一则谚语说:“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所以,君子不出家门而能施教于国民。
    孝者,所以事君也;
    孝顺,是侍奉君主的原则。
    弟者,所以事长也;
    尊兄,是侍奉长官的原则。
    慈者,所以使众也。
    仁慈,是控制民众的原则。
    ……一家仁,一国兴仁;
    ……一家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
    一家让,一国兴让;
    一家谦让相敬,一国就会谦让成风;
    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这样。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决定国家。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尧舜用仁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实施仁爱。
    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桀纣用暴政统治天下,百姓就跟从他们残暴不仁。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他们命令大家做的,与他自己所喜爱的凶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因此,君子要求自己具有品德后再要求他人,自己先不做坏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这是不会有的事情。
    故治国在齐其家。
    因此,国家的治理,在于先调整好家族。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会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就会敬重兄长,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不讲信义,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这就是说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
      
        

    图片版
    大学节选(高中选修版)

    礼记(西汉)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

    礼记相关作品
    大道之行也-礼记(西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礼记(两汉)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

    曾子易箦-礼记(两汉)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

    有子之言似夫子-礼记(两汉)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公子重耳对秦客-礼记(两汉)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