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后出师表》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诸葛亮)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后出师表
三国·蜀汉-诸葛亮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题记: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前出师表》率军北伐魏国,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冬十一月,诸葛亮获悉魏军曹休攻吴兵败、张颌东下,关中虚弱,于是上《后出师表》决心再次北伐,急率军数万,走古道,出散关,围攻陈仓。

    《后出师表》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而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
    谨陈其事如左:
    现在谨将这些事陈述如下: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议论安守策略时,动辄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疑虑满腹,胸中充斥着惧难,今年不去打仗,明年不去征讨,让孙策安然强大起来,终于并吞了江东,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死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
    此臣之未解四也。
    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自从臣下进驻汉中,不过一周年而已,期间就丧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将领及部曲将官、屯兵将官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士卒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各处积集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拥有的;
    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去对付敌人呢?
    此臣之未解五也。
    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五点。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
      如今百姓贫穷兵士疲乏,但战争不可能停息;
    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战争不能停息,那末耽在那里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其劳力费用正是相等的。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不趁此时去出击敌人,却想拿益州一地来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点。
      夫难平者,事也。
      最难于判断的,是战事。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连和,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估计错误,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但是,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注释

    〔汉〕指蜀汉。
    〔贼〕指曹魏。古时往往把敌方称为贼。
    〔偏安〕指王朝局处一地,自以为安。
    〔孰与〕何如,表示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偏指一方)
    〔惟〕助词。
    〔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
    〔并日〕两天合作一天。
    〔顾〕这里有“但”的意思。
    〔蜀都〕此指蜀汉之境。
    〔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这两句指建兴六年诸葛亮初出祁山(在今甘肃省礼县东)时,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变,牵动关中局势〕在魏吴边境附近的夹石(今安徽省桐城县北),东吴大将陆逊击败魏大司马曹休两事。
    〔进趋〕快速前进。
    〔高帝〕刘邦死后的谥号为“高皇帝”。
    〔并〕平列。
    〔渊深〕指学识广博,计谋高深莫测。
    〔被创〕受创伤。这句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屡败于楚军,公元前二○三年,在广武(今河南省荥阳县)被项羽射伤胸部〕在汉朝初建时,因镇压各地的叛乱而多次出征,公元前一九五年又曾被淮南王英布的士兵射中;公元前二○○年在白登山还遭到匈奴的围困。被,通假字,同“披”
    〔良〕张良,汉高祖的著名谋士,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
    〔平〕陈平,汉高祖的著名谋士。后位至丞相。
    〔长计〕长期相持的打算。
    〔坐〕安安稳稳。
    〔未解〕不能理解。胡三省认为“解”应读作“懈”,未解,即未敢懈怠之意。两说皆可通。
    〔刘繇(yóu由)〕字正礼,东汉末年任扬州刺史,因受淮南大军阀袁术的逼迫,南渡长江,不久被孙策攻破,退保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后为豪强笮融攻杀。《三国志·吴书》有传。
    〔王朗〕字景兴,东汉末年为会稽(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太守,孙策势力进入江浙时,兵败投降,后为曹操所征召,仕于曹魏。
    〔孙策〕字伯符,孙权的长兄。父孙坚死后,借用袁术的兵力,兼并江南地区,为孙吴政权的建立打下基础,不久遇刺身死。
    〔江东〕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殊绝〕极度超出的意思。
    〔孙〕指孙武,春秋时人,曾为吴国将领,善用兵,著有兵法十三篇。
    〔吴〕指吴起,战国时兵家法家代表人物,先后仕于鲁魏楚,著有《吴子兵法》。
    〔困于南阳〕建安二年
    〔曹操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汉时南阳郡的治所)为张绣所败,身中流矢。
    〔险于乌巢〕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因乏粮难支,在荀彧等人的劝说下,坚持不退,后焚烧掉袁绍在乌巢所屯的粮草,才得险胜。
    〔危于祁连〕这里的“祁连”,据胡三省说,可能是指邺(在今河北省磁县东南)附近的祁山,当时
    〔曹操围邺,袁绍少子袁尚败守祁山(在邺南面),操再败之,并还围邺城,险被袁将审配的伏兵所射中。
    〔逼(bì逼)于黎阳〕建安七年
    〔五月,袁绍死,袁谭袁尚固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曹操连战不克。
    〔几败北山〕事不详。可能指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率军出斜谷,至阳平北山(今陕西沔县西),与刘备争夺汉中,备据险相拒,曹军心涣,遂撤还长安。
    〔殆死潼关〕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韩遂战于潼关,在黄河边与马超军遭遇,曹操避入舟中,马超骑兵沿河追射之。殆,几乎。
    〔伪定〕此言曹氏统一北中国,僭称国号。诸葛亮以蜀汉为正统,因斥曹魏为“伪”。
    〔昌霸〕又称昌豨。建安四年,刘备袭取徐州,东海昌霸叛曹,郡县多归附刘备。
    〔四越巢湖〕曹魏以合肥为军事重镇,巢湖在其南面。而孙吴在巢湖以南长江边上的须濡口设防,双方屡次在此一带作战。
    〔李服〕建安四年,车骑将军董承根据汉献帝密诏,联络将军吴子兰王子服和刘备等谋诛曹操,事泄,董承吴子兰王服等被杀。
    〔据胡三省云〕“李服,盖王服也。”
    〔夏侯〕指夏侯渊。曹操遣夏侯渊镇守汉中。刘备取得益州之后,于建安二十四年出兵汉中,蜀将黄忠于阳平关定军山(今陕西省沔县东南)击杀夏侯渊。
    〔汉中〕郡名,以汉水上流(沔水)流经而得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县东)。
    〔期(jì寄)年〕一周年。
    〔赵云为蜀中名将,阳群等人事迹不详。曲长屯将是部曲中的将领。
    〔突将无前〕蜀军中的冲锋将士。
    〔賨(cóng丛)叟青羌〕蜀军中的少数民族部队。
    〔散骑武骑〕都是骑兵的名号。
    〔图〕对付。
    〔夫〕发语词。
    〔平〕同“评”,评断。
    〔败军于楚〕指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在当阳长坂被击溃事。当阳属古楚地,故云。
    〔拊手〕拍手。
    〔已定〕以定,已,同“以”。
    〔本句指刘备遣诸葛亮去江东连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
    〔本句指建安十六年
    〔刘备势力进入刘璋占据的益州,后来攻下成都,取得巴蜀地区。
    〔授首〕交出脑袋。
    〔关羽〕字云长,蜀汉大将,刘备入川时,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他出击曹魏,攻克襄阳,擒于禁,斩庞德,威震中原。孙权趁机用吕蒙计谋偷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
    〔本句指刘备因孙权背盟,袭取荆州,杀害关羽,就亲自领兵伐吴,在秭zi归(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北)被吴将陆逊所败。蹉跌cuōdiē,失坠,喻失败。
    〔曹丕〕字子桓,曹操子。在公元年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
    〔逆见〕预见,预测。
    〔鞠躬尽力〕指为国事用尽全力。一作“鞠躬尽瘁”。
    〔利钝〕喻顺利或困难。
    〔睹(dǔ赌)〕亦即“逆见”,预料。

      图片版
      后出师表

      诸葛亮(三国·蜀汉)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

      诸葛亮相关作品
      出师表-诸葛亮(三国·蜀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梁甫吟-诸葛亮(两汉)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

      后出师表-诸葛亮(三国·蜀汉)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

      诫子书-诸葛亮(三国·蜀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诫外甥书-诸葛亮(三国·蜀汉)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