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卢钺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五年,棹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号元庵,闽县(今福建福州永泰县嵩口)人。生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自幼失恃,家贫,少时仰慕一拂先生郑侠刚正不阿,清廉自持,发愤读书,立志报国。

    理宗淳佑四年(1244年)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年)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迁著作郎。五年,棹事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至户部尚书。诗文入《全宋文》《全宋诗》,并著有《卢威仲文集》。暮年告老归隐故里,以山水自娱,终于德佑二年(1275年),享寿八十三,帝嘉其功,追谥文肃公。

    查洪德考:《卢威仲文集序》。其文略云:“一元之气,不能皆阳,故阴时出而乘之。然而制阴者,必阳也。世道不能常泰于君子,故小人迭出而否之。然制小人者,必君子也。……一小人生,而君子必与之并生焉,生此者所以制彼也。……吾友威仲之生,其将使世之有所惮乎?其天以倾世道之阴乎?其文吾不得而多见,其大者矣:甲辰一疏,夺权臣而褫其气……垂绅学馆之际,是非必陈,邪正必辨,阙政无能言而言之者,必威仲也。巨..无能拒之者,必..仲也。……予尝熟玩其文之一二,大抵体根于气,气根于识,识正而气正,气正而体正,故劲特而伟健,明白而洞达,激烈而恳到,望而知其为威仲之文。盖君子之文也。抑余有闻:年有少壮老之不侔,气有明昏惫之殊致,故为善于少壮之日则易,而自立于衰暮之节则难,惟学则一而己矣……”

   《宋史纪事本末》只有一句:“建昌学校教授卢钺皆上书切谏。”但查徐元杰卷二《进讲日记・五月初四进讲》,徐元杰在这次进讲中对宋度宗说出了实情:“又奏云:臣前日应诏荐人,有卢钺者,亦有爱君忧国之忠。去年当嵩之起复之日,卢钺首唱大义,率学校之士,以明正人伦为说,抗疏天阍,其辞恳切,至今犹可覆也。”

明人杨士奇等所辑《历代名臣奏议》卷151徐元杰上度宗奏议中追述此事,也说:“迪功郎新建昌军学教授卢钺,奋身庠序,卓然以名节自持。方其流俗颓波,率先以天理民彝之不可乱者,为之启奏。忠诚恳恻,奋不顾身,而一以国之安危存亡者,昼夜恸哭……”

   《百度百科――史嵩之》生平经历,也云:“淳祜四年九月,嵩之的父亲病故,但他却贪恋权位,不肯守孝,……。企图自我起复。……卢钺等人都上书论嵩之不当起复,指责他席宠怙势,殄灭天良,“心术不正,行踪诡秘,力主和议,瓦解斗志,窃据宰位,处心积虑,居心叵测。”

    由此可见,卢钺(威仲)在“甲辰疏”中既是首唱,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卢钺一生清廉自持,忧国忧民,忠君爱国,刚正不阿,确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以上摘自南开大学文学院查洪德发表于《晋阳学刊》2010年4期《四库辑本姚燧(1238-1313)――牧庵集――漏收误收考05-2》,据查洪德考证《卢威仲文集序》,按文中所言卢威仲为作者好友,且应是同心同气之友,卢氏生平中有一件大事:甲辰上疏。据文中所言,这应是在当时影响很大甚或是振动朝野的大事。但姚燧好友中,并无此人。“甲辰一疏”,在元史上也无落实处。卢威仲则为宋人无疑。

    对宋赵汝腾《庸斋集》查得与卢威仲有关之诗3首:《饯卢威仲》、《酬卢威仲九日遣青衣送酒》和《登石鼓追思武夷余干二老呈威仲》。其中《酬卢威仲九日遣青衣送酒》云:“前年重九日,黄衣携御椠。抗牍回天聪,批鳞蒙帝念。……故人何殷勤,清樽持潋滟。思君甲辰疏,拟昔尚方剑。士锋皆辟易,忠舌为饫餍。……”

    此诗与《卢威仲文集序》高度相关,不仅“抗牍回天聪,批鳞蒙帝念”之句与《卢威仲文集序》中所言卢威仲为人相合,特别是有“思君甲辰疏”一句,据此即可断定,诗与序中之卢威仲为同一人。序文与诗又相合。赵与卢是同籍(福州),是好友又同朝过,而且在“甲辰疏”事件中,还是战友,故屡见于诗文。由此可以断定《卢威仲文集序》不是姚燧所写,而是赵汝腾所辑。


卢钺相关作品
雪梅-卢钺(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

雪梅·其一-卢钺(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3条))

网友留言
    【第3楼】卢钺是字威节,不是威仲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0/10/30)
    【第2楼】好厉害??????????????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0/9/29)
    【第1楼】卢钺真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
    古文之家网友[手机用户]:.***发表于(2020/8/15)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