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脑版
首页 文言文 诗句 繁体 注音 作者 图片 图片制作

王夫之的简介资料大全

王夫之资料 王夫之作品集 明代诗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人物详细信息

晚节
作者:佚名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分析:为了事业与理想,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与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这样的人啊!他们的高风亮节将光耀千古。
  王夫之1672年得闻方以智殉难的消息,作《闻极丸翁凶讯,不禁狂哭,痛定辄吟二章》,摘录两句“长夜悠悠二十年,流萤死焰烛高天。春浮梦里半归鹤,败叶云中哭杜鹃。”
  他投奔南明永历而不得时有一首诗“天涯天涯,吾将何之?颈血如泉欲迸出,红潮涌上光陆离。涟水东流资水北,精卫欲填填不得。”
  在康熙二十八年(1690)其自题墓石中特别告诫儿子“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为之,止此不可增损一字。行状原为请志铭而设,既有铭,不可赘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学,可不以誉我者毁我,数十年后,略纪以示后人可耳,勿庸问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己巳九月朔书授攽”
  墓志铭中说的“戊申纪元”,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即明朝开国的时间。王夫之特别强调“墓石可不作”,但如果作,则“不可增损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其心迹可见。
纪念
  王夫之出生地纪念馆位于回雁峰景区西侧半山腰,为纪念出生于回雁峰下王衙坪的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夫之修建的。纪念馆主体占地面积101平方米,檐高4.42米,为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为衡阳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夫之故居——湘西草堂,座落于衡阳市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后半生在此潜修十七年,遗著800余万字。1981年湖南省文化局拨款重修草堂,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草堂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正厅面首横挂赵朴初先生书写的《湘西草堂》匾额,厅堂内正面墙上挂着船山画像,像下分别挂放“岳衡仰止”等称道船山先生的横幅金匾,厅堂内两侧墙上挂着清代著名人物题写的楹联。正厅的左边正房为住室,陈列有船山的床铺、被席、书桌、七弦琴等复制品;右边的正房是书房,陈列有船山的部分著作,还有当代全国著名书画家撰写的条屏、楹联。

生平
作者:佚名
  王夫之(1619-1692),汉族,字而农,号姜斋,生于衡州(今衡阳市雁峰区),明末清初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兼美学家。
  他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晚年隐居衡阳市西渡区金兰镇石船山附近,故世称船山先生。
  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父亲王朝聘、兄长王介之的教育影响下,少读儒典,关注时局,喜问四方事,凡江山险要,士马食货,典制沿革,皆极意考究。14岁,中秀才。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其兄同时考中举人。
  崇祯十六年八月,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克衡阳,招夫之兄弟往,乃与其兄避匿。
  次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夫之闻变,数日不食,作《悲愤诗·一百韵》。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南下进逼两湖,夫之只身赴湘阴上书南明监军、湖广巡抚章旷,提出调和南北督军矛盾,并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未被采纳。
  顺治五年,与管嗣裘、僧性翰等,在衡山组织武装抗清失败,赴肇庆,任南明永历政权行人司行人。连续三次上疏弹劾东阁大学士王化澄等贪赃枉法,结奸误国,几陷大狱。得高一功仗义营救,方免于难。
  顺治八年,回原籍,誓不剃发,不容于清朝当局,辗转流徒,四处隐藏,最后定居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先住茱萸塘败叶庐,继筑观生居,又于湘水西岸建湘西草堂。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病逝,享年74岁。

事迹
作者:佚名
家世
  王夫之4岁时,随长兄介之入塾问学。自幼天资聪明,对古文化的兴趣令人不敢置信,7岁时就初步通读了文字艰深的十三经,10岁时父亲做监生,教他学了五经经义,14岁考中秀才。越二年,开始致力于诗文,在短短的两年间阅读了《离骚》、汉魏《乐府》历代诗人的佳作名篇约10万余首。崇祯壬午(1642年),王夫之与兄王介之参加科举考试,同榜中举。
志向
  21岁,仿照复社,组建“匡社”,意在匡国济民。一次又一次试图辅佐南明政权,却一次又一次失败。永历二年(1648)秋,王夫之招集一支义军在衡阳起义。义军领导是缺乏行伍生活的书生,战士是未经训练的农民,缺乏给养,孤立无援,苦撑数月,被清军打败。最后一次抗清斗争失败后,王夫之决心归隐山林,在孤独中做学问。直到57岁,才定居石船山草堂。为草堂题写了一副对联“芷香沅水三闾国,羌绿湘西一草堂”。
学术
  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录于《四库》的有:《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等。著述流传至今的,还有70余种、401卷、470多万字。这些著述构成船山先生精深缜密而又博大的学术体系,多方面地发展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墨迹传世稀少。《大云山歌》书风神清气舒,可谓难得珍品。
  其思想,尤其在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方面,表现在《读通鉴论》和《宋论》两部书里。在哲学上的造诣极为精深绵密,不但能批判地继承前人学说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发展,并且善于也勇于创新;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极富战斗的批判精神,对中国两千年来各种唯心主义的思潮如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佛教哲学等,进行了总结式的清算,以深入批判和揭露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他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王夫之的这一体系堪称前无古人,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峰、在世界唯物主义哲学流派中也居于领先地位。
  他最后17年住在湘西草堂,《四书训义》、《庄子通》、《庄子解》、《思问录》内外篇,《张子正蒙注》重订《尚书引义》等重要哲学著作,《读通鉴论》、《宋论》等系统史论著作,以及诗论《南窗漫记》、《夕堂永同绪论》等著作在这里写成。
  王夫之不仅对后世的传统哲学、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时开创了有清一代的崭新学风。随着国内“船山学”的研究和深入,“船山学”正逐步走向世界,日本、前苏联、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涌现一批又一批“船山学”的研究者,成立了学术团体,“船山学”不断植入世界文明之林。
相关
  船山书院是清末最著名的书院,光绪四年(1878年)在彭玉麟的支持下,张宪和创于回雁峰下的王衙坪王氏宗祠,光绪八年,曾国荃将家藏《船山遗书》332卷珍本捐给书院。
  光绪十一年改建东洲岛,并由彭玉麟亲聘,国学大师王闿运任山长,从此,东洲岛船山书院名之日显,“海内传经问学者踵相接”,“岳麓、城南,渌江书院学子纷纷南下”,一时有“学在船山”之称。著名书画家曾熙主讲于此。
  船山书院培养了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湖南省艺术名家、教育界前辈、政界俊杰皆出此门。旷代奇才杨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光绪8年(1882年)湖南提学使朱逌然倡议建立“船山书院”衡州乡坤彭玉麟、王之春、杨概、程商霖、蒋霞初等集捐,将王船山出生地衡阳城内王衙坪的“船山祠”,创办为“船山书院”;书院内仍祭祀船山神位,旨在学习、研究“船山学说”、传播“船山思想”,这是中国最早以“船山”命名的学堂。
  光绪27年(1901年),彭玉麟聘请王闿运为山长,因为王闿运嫌该书院后房狭小,彭玉麟又捐银在书院后重建楼房5间,题名“湘绮楼”,作为王闿运的书斋及住房,自此王闿运在此主持书院达20余年。船山书院的经费为衡永郴桂道四府州所属士坤捐集,每年田租2500余石;以及衡州团防捐余款购置田地(由丁良骏、程商霖提议),每年田租15000余石;加上每年省里拨给的补助费和书院自收款项;船山书院每年总收入,共计折谷达5000余石。
  该书院每年2月初旬,定期招收生徒;“该书院集衡、永、郴、桂府州所属举、贡、生、监。肄业其中”,“延聘师儒,甄别生徒,整饬院规,给发膏奖,皆应归衡永郴桂道台主持其事”(《彭刚直公奏稿》卷六,《改建船山书院片》);即衡、永、郴、桂四府所属县经考试,择优选送,再由衡州道应试录取,方可入院就读;书院规定王船山先生后裔,每届可保举1人入院读书,免收费用;对遵守学规,成绩优异的生徒,给发膏奖(即奖学金);书院山长及掌教人选,须推举学识、名望皆优秀的人才,由四府士绅“商请”(协商聘请对象,不准滥荐),报送巡道,再由巡道转报学政聘请;掌教不到院授课者不发薪金;船山书院借助其经济实力翻刻增补《船山遗书》【光绪13年(1887年)对曾国荃赠送的《船山遗书》板片进行修补,增刻使其达65种,328卷;光绪19年(1893年)又重刊《船山遗书》64种】及其他著作10余种;如《湘绮楼全集》《周易说》《尚书笺》《周官经》《尔雅集解》、王之春的《国朝柔运记》《何东洲集》《旷庵文集》卷六等,为研究和传播船山学说起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著作
作者:佚名
  王夫之学识极其渊博。举凡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政法、伦理等各门学术,造诣无不精深,天文、历数、医理、兵法乃至卜筮、星象,亦旁涉兼通,且留心当时传入的“西学”。
  他的著述存世的约有73种,401卷,散佚的约有20种。主要哲学著作有:《永历实录》《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思问录》《老子衍》《庄子通》《相宗络索》《黄书》《噩梦》《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春秋世论》《读通鉴论》《宋论》等。
    更多王夫之相关作品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
      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
      斜月横,疏星炯。
      不道秋宵真永。
      声缓缓,滴泠泠。
      双眸未易...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
      ...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网友留言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古文之家 cngwzj.com 渝ICP备08100657号-6
    联系方式 邮箱:keringing@qq.com
    QQ:8204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