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行之气,旺盛的精神中包含着五脏的精气,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只有道德才能使精神伟大。
养神之所,归诸道。
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没有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只好叫它做“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
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
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能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
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是道术的使者。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器官,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
直接从上天获得本性的人,叫做真人。
真人者,与天为一。
真人是与上天结成一体而掌握道的人。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
通过专心学习磨炼而掌握道的人,叫做圣人;
圣人者,以类知之。
圣人是触类旁通而掌握道的。
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
人与其他生命是一体的,都是万物自然变化的结果。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人类了解各类事物,都是通过感官认知,如果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如果没有道术,一定不会通达。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通达之后,五脏精气获得滋养,这时一定要努力使精神保持镇静专一,这便叫做“化”,即合符造化的精妙境界。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
五脏精气达到了化的境界,便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
神其一长也。
精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
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便可以使得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四者获得和谐,永不衰败,向四方散发威势。
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什么事都可以办到,长存不散,这便叫做一身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种人便叫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真人,是跟天与道合一的,他能够坚守“一”,而且产生并养育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道德.他是用无为之道指导思想而发出威势的人。
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游说之士通晓了这一点,精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志向。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
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
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