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事誓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摩者,揣之术也。
揣摩试探,是一种与“揣情”相类似的方法。
内符者,揣之主也。
内心活动是揣摩的对象。
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进行“揣情”时,有“揣”的规律可依,而这些规律却是隐而不现的。
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
适当地去“摩”时,要根据对方欲望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内情就会通过外部形象反映出来。
其索应也,必有为之。
内在的感情要表现出来,必然要有所作为,这就是“摩”的作用。
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在“揣摩”之后,要有意识的保持微妙的距离,像把地窖盖上一样隐藏起来,消除痕迹,伪装外表,掩饰真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这样,既实现了目的,又不会留祸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在此处“揣摩”对方,而要在另一处,观察对方表现,顺应事物规律,根据对方的内情而采取行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古代善于揣摩对方内心的人就像拿着鱼钩临近深渊,只要把带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就一定可以钓到鱼。
故曰:
所以说:
主事日成,而人不知;
这样的人主持政务日渐成功却没有被察觉;
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率兵打仗日渐胜利,对手却蒙在鼓里不知畏惧。
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
圣人谋划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神”。
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
而办事成功都显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所谓“主事日成”的人是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好处。
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
他们还在暗中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中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
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人们把“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政治策略称为“神明”。
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那些主持军队而日益压倒敌人的统帅,坚持不懈的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消耗人力物力,老百姓也不知道为何敌国拜服,也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为此,普天下都称“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
揣摩试探他人的方法,有用和平进攻的,有用正义征服的。
有以喜,有以怒;
有用娱乐麻痹的,有用愤怒激励的。
有以名,有以行;
有用名望威吓的,有用行为逼迫的。
有以廉,有以信;
有用廉洁感化的,有用信誉说服的。
有以利,有以卑。
有用利害诱惑的,有用谦卑争取的。
平者,静也。
和平就是宁静。
正者,宜也。
正义就是刚直。
喜者,悦也。
娱乐就是喜悦。
怒者,动也。
愤怒就是威吓。
名者,发也。
名望就是声誉。
行者,成也。
行为就是实施。
廉者,洁也。
廉洁就是干净。
信者,期也。
信誉就是清明。
利者,求也。
利益就是求取。
卑者,谄也。
谦卑就是谄媚。
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
所以,圣人所施用的“摩”之术,平常人也都可以具有。
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然而没有能运用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运用不当。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所以说,出谋划策最困难的是考虑周到严密,游说对方最困难的是让对方接受主张,做事情最困难的是确保成功。
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
这三方面只有圣人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做到。
故谋必欲周密;
所以说谋划必须周到慎密;
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
游说他人要选择心意相通的对象,所以说:“
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
办事情要稳健,无懈可击,”要想成就事业,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
道、数与时相偶者也。
客观规律是与天时互相依附的。”
说者听,必合于情;
进行游说的人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故曰:
所以说:
情合者听。
双方感情相合才会听取。
故物归类;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规律。
抱薪趋火,燥者先燃;
就好像抱着柴草走向烈火,干燥的柴草就首先着火燃烧;
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往平地倒水,低湿的地方首先注入水流。
此物类相应,于事誓犹是也。
这些都是与事物的性质相适应的。
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
以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这就是“内符”与“外摩”的相适应的道理。
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
所以说按着事物的类别加以揣摩,哪有不呼应的呢?
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
顺着被游说者的欲望进行揣摩,哪有不会听从的呢?
故曰:
所以说:
独行之道。
只有圣人最能实行揣摩之术。
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大凡通晓机微的人都会把握好时机,把事情做成了却不居功自傲,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取得成功。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
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
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