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今尔罔不由慰曰勤,尔罔或戒不勤。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天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
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周穆王命令吕侯根据夏朝的赎刑制度编写《吕刑》。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
吕侯被任命为卿时,穆王已经在位很久了,年纪也很大了,但他依然积极制定刑法,以约束四方诸侯。
王曰:“
王说:“
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
古时有训言,蚩尤开始作乱时,平民百姓深受其害,到处都是抢劫和盗窃,内外动荡,争夺欺诈。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苗民不遵守政令,于是制定了五种酷刑作为法律。
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
慢慢地,他们开始滥杀无辜,滥用劓、刖、椓、黥等刑罚。
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最终,法制被抛弃,无罪的人得不到宽恕。
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
苗民相互欺骗,社会变得混乱,没有公正可言,许多人背弃了誓言。
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
无数冤屈的百姓向上天申诉。
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上天发现没有美好的德政,只有腥气四溢的暴政。
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
上天怜悯那些无辜受害的百姓,用严厉的惩罚处置施暴者,消灭了行虐的苗民,使他们断子绝孙。
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又命令重和黎,禁止地上民众与天神相通,人神之间不能再自由往来。
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高辛、尧、舜相继在下界显扬贤德,扶持常道,孤苦之人的苦难再也不会被掩盖了。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尧帝清楚地听到百姓和孤寡对苗民的怨言。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于是提拔贤能之人,这些人所惩罚的,人们都敬畏,所尊重的,人们也都尊重。
乃命三后,恤功于民。
他命令三位大臣慎重为民服务。
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伯夷制定法律,用刑罚管理百姓;
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大禹治理水土,负责名山大川;
稷降播种,家殖嘉谷。
后稷教导百姓播种,全力帮助百姓种植庄稼。
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三位国君功成名就后,百姓生活富足。
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
士师用公正的刑罚管理百官,教导臣民敬重德行。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
尧帝恭敬在上,群臣在下也致力于明察秋毫,政治清明,光辉普照天下,人人都努力遵守美德,所以公平地使用刑罚,治理百姓以维护常道。
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
主管刑罚的官员不能只顾自己的威严,而要仁厚,造福万民。
敬忌,罔有择言在身。
做到谦逊、警惕,不说坏话。
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他们肩负着上天仁爱的美德,自己创造了好运,因此配得天命。”
王曰:“
王说:“
嗟!
啊!
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
四方的诸侯们,你们不是肩负着治理百姓的责任吗?
今尔何监?
现在,你们重视什么呢?
非时伯夷播刑之迪?
难道不是伯夷施行刑罚的道理吗?
其今尔何惩?
现在你们要用什么作为警示呢?
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
就是苗民不审慎处理案件,不选择善良的人,监察五刑的公正。
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反而任用虚张声势、掠夺财物的人,乱罚无罪,上天降灾给他们,他们无话可说,最终断绝了后代。”
王曰:“
王说:“
呜呼!
啊!
念之哉。
你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啊!
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
伯父、伯兄、仲叔、季弟以及年幼的子孙们,都要听从我的话,这样就能享受好的命运了。
今尔罔不由慰曰勤,尔罔或戒不勤。
如今你们没有人不喜欢慰劳说勤劳了,却没人制止懒惰。
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
上天暂时任用我们治理百姓,成与不成,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
你们要恭敬地接受天命,来辅助我!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遇到可怕的事,不要害怕;
惟敬五刑,以成三德。
可以休息时,也不要松懈,希望慎重使用五刑,培养三种德行。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一人做好事,万民受益,国家的安宁就会持久。
王曰:“
王说:“
吁!
啊!
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
来,诸侯国君和各位大臣,我将少用刑罚、注重德教的详细制度告知给你们。
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
如今你们安定百姓,要选择什么呢,难道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贤人吗?
何敬,非刑?
要慎重什么呢,难道不是刑罚吗?
何度,非及?
要考虑什么呢,难道不是公平审理案件吗?
两造具备,师听五辞。
原告和被告都在场了,官员就审查五刑的讼辞;
五辞简孚,正于五刑。
如果讼辞核实可信,就用五刑来处理。
五刑不简,天于五罚;
如果无法核实,就用五罚来处理;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如果五罚也不可行,就用五过来处理。
五过之疵:
五过的弊端是:
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法官畏权势,报恩怨,谄媚内亲,索取贿赂,受人请求。
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发现上述弊端,法官的罪与罪犯相同,你们必须详细审查啊!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
如果五刑判决存疑,可以直接赦免,同样地,如果五罚存疑,也可以赦免,这些都要详细审核,罪行经过再三审核,有多人作证,还要对细节进行详细查证,才能判定刑罚。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
如果案情无法核实,则不必受理。
无简不听,具严天威。
刑狱之事要谨慎审查,因为要畏惧上天的威严,必须慎重对待。
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
判处墨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一百锾,要核实其罪行。
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阅实其罪。
判处劓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二百锾,要核实其罪行。
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
判处剕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五百锾,要核实其罪行。
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
判处宫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六百锾,要核实其罪行。
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
判处死刑感到可疑,可以从轻处治,罚金一千锾,要核实其罪行。
墨罚之属千。
墨罚的条目有一千。
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
劓罚的条目有一千,荆罚的条目有五百,宫罚的条目有三百,死罪的刑罚条目有二百。
五刑之属三千。
五种刑罚的条目共有三千。
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
要上下比较其罪行,不要错乱供辞,不要采用废除的法律,应当认真察看案情遵循刑罚,并且要认真审核!
上刑适轻,下服;
如果犯了重罪,上刑宜于减轻,就减一等处治。
下刑适重,上服。
犯的罪行较轻但情节恶劣,最好从重论处的,要用重刑来处罚。
轻重诸罚有权。
各种刑罚的轻重允许有些灵活性。
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
刑罚时轻时重,相同或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罚惩非死,人极于病。
刑罚虽不致死,但受刑罚的人感到比重病还痛苦。
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
审判案件不能只靠着巧言善辩,要做到善良公正,才能让判决准确无误。
察辞于差,非从惟从。
从矛盾处考察供词,不服从的犯人也会服从。
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
应当怀着哀怜的心情判决诉讼案件,明白地检查刑书,互相斟酌,都要以公正为标准。
其刑其罚,其审克之。
当刑当罚,要详细核实啊!
狱成而孚,输而孚。
要做到案件判定了,人们信服,改变判决,人们也信服。
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刑罚贵在慎重,有时也可以把两种罪行合并考虑,只罚一种。”
王曰:“
王说:“
呜呼!
啊!
敬之哉!
要谨慎地对待刑狱啊!
官伯族姓,朕言多惧。
诸侯国君以及同姓官员们,对我的话要多多畏惧借鉴。
朕敬于刑,有德惟刑。
我严谨地对待刑狱处罚之事,实行德政就要善用刑法。
今天相民,作配在下。
如今上天对民众的治理,在人间会确立君主来承接天意。
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
在审理办案的时候要能够明察秋毫而不是偏听偏信,老百姓的治理,无不在于公正地审理双方的诉讼词,不要贪图私利啊!
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
狱讼接受贿赂不是好事,那是获罪的事,我将以众人犯罪来论处这些人。
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
永远可畏的是上天的惩罚,不是天道不公平,只是人们自己终结了天命。
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上天的惩罚不加到贪赃枉法的官员身上,天下的百姓就无法享受好的政治。”
王曰:“
王说:“
呜呼!
啊!
嗣孙,今往何监,非德?
继承天子之位的子孙们,从今以后,你们应该怎么来审理案件呢,难道不是行德吗?
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
对于老百姓案情的判决,要明察啊!
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
治理老百姓要运用刑罚,使无穷无尽的讼辞合于五刑,都能公正适当,就有福庆。
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你们接受治理我的好百姓,可要明察这种祥刑啊!”
〔方〕【方】1:fāngㄈㄤ府良切,平,陽韻,非。陽部。一方圓之方,指形體方正。周禮考工記輿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二正直。管子霸言:“王者之心,方而不最。”唐尹知章注:“心雖方直,未爲其最。”韓非子解老:“所謂方者,内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三指大地。淮南子本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注:“圓,天也;方,地也。”四古代用以書寫的木板。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注:“方,板也。”參見“方册”、“方策①”。五量詞。1:計量面積或體積之單位。如宋熙寧五年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爲一方。參閲文獻通考四田賦四。又一立方也叫一方。2:用以計數方形物體。魏書靈徵志下:“三年七月,定州鉅鹿民獻玉印一方,七分,上有文字。”六併船。見説文。也指竹木編成的筏。詩周南漢廣:“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孫炎注爾雅云:方木置水爲柎栰也。”參見“舫①②”。七併。儀禮鄉射禮:“左足履物,不方足。”注:“方猶併也。”文選漢揚子雲(雄)甘泉賦:“敦万騎於中營兮,方玉車之千乘。”八比,比較。禮檀弓上:“服勤至死,方喪三年。”注:“方喪,資於事父。”疏:“方,謂比方。”藝文類聚七四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九等同,相當。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廣與崇方。”注:“方,猶等也。”戰國策趙三:“齊韓相方。”宋鮑彪注:“方,猶比,猶敵。”十品物。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淮南子精神:“以死生爲一化,以万物爲一方。”注:“方,類也。”分辨,分别。見“方物”。方向。詩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旣昌矣。”引申爲祭名,指四方之祭。詩小雅甫田:“以我齊名,與我犧羊,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道理,道義。左傳隱三年:“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論語先進:“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注:“方,義方。”方法,準則。左傳昭二九年:“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注:“方,法術也。”大戴禮四曾子立事:“博學而無方,好多而無定者,君子弗與也。”藥方,單方。莊子逍遥遊:“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邦國。書多“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地方,方面。漢書六四下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占有,依託。詩周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違抗。見“方命”。綁縛。孫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漢曹操注:“方,縛馬也。”字或作“紡”。見“紡③”。坑,墓穴。漢書五九張湯傳:“湯給事内史,爲甯成掾,以湯爲無害,言大府,調茂陵尉,治方中。”注:“古謂掘地爲阬曰方。”批評,指責。見“方人①”。副詞。1:一併。書微子:“小民方興,相爲敵讎。”2:正好,正當。詩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視天夢夢。”漢書六六楊敞傳附楊惲報孫會宗書:“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3:始,才。詩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啓行。”宋朱熹集傳:“方,始也。”文選南朝宋謝靈運從斤竹?越嶺西行詩:“岩下雲方合,花上露猶泫。”4:將,且。詩秦風小戎:“方何爲期,胡然我念之。”宋朱熹集傳:“方,將也。”文選晉孫興公(綽)遊天台山賦:“方解纓絡,永托兹嶺。”5:已經,已然。唐岑參岑嘉州詩一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詩:“知音難再逢,惜君方老年。”地名。詩小雅六月:“侵鎬及方,至於涇陽。”鎬方皆周代北方地名,約在今陝西寧夏一帶。姓。方雷氏之後,一説周大夫方叔之後,以字爲氏。參閲通志氏族略三、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三。2:fángㄈㄤˊ符方切,平,陽韻,奉。陽部。一指穀生未結實。通“房”。詩小雅大田:“旣方旣阜,旣堅旣好。”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二見“方?與”。3:pángㄆㄤˊ集韻蒲光切,平,唐韻,並。陽部。一廣大,周遍。通“滂”。書堯典:“共工方鳩僝功。”史記五帝紀作“旁聚布功”。書立政:“方行天下,至於海表。”二見“方?羊”、“方?皇”。4:wǎngㄨㄤˇ集韻文紡切,上,養韻,微。陽部。見“方?良”。《辞源》
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 公曰:“嗟!人无哗...
周公作《立政》。 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
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