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尚书·说命下》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尚书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尚书·说命下
先秦-尚书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麴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惟学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尚书·说命下》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王曰:“
      王说:“
    来!
    来呀!
    汝说。
    你傅说。
    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
    我以前向甘盘学习过,但就没过多久我就避到荒野,居住在河洲,后来又从河洲回到亳都,但是我的学业还是没有什么长进。
    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
    你当顺从我想学的志愿,比如作甜酒,你就是那曲蘖;
    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麴糵;
    比如作羹汤,你就是那盐和梅。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你要多方指正我,不要抛弃我;
    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我也一定会按照你教导执行的去。”
      说曰:“
      傅说说:“
    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
    王,人们要求增多知识,是想建立事业,要学习古训,才才会有所收获;
    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建立事业却不效法古训,而能长治久安的,我傅说的是不赞同这种说法的。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学习要心志谦逊,务必时刻努力,如此学习方能有所进步。
    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
    相信和记住这些,道德在自己身上将积累增多。
    惟学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思念终和始取法于学习,道德的增长就会不知不觉了。
    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借鉴先王的成法,将永久没有失误;
    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我傅说因此能够敬承你的意旨,广求贤俊,把他们安排在各种职位上。”
      王曰:“
      王说:“
    呜呼!
    啊!
    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
    傅说,天下的人都敬仰我的德行,这都是你的教化所致。
    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手足完备就是成人,良臣具备就是圣君。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
    从前先贤伊尹使我的先王兴起,他这样说:
    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
    我不能使我的君王做尧舜,我心惭愧耻辱,好比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
    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
    一人不得其所,他就说,这是我的罪过。
    佑我烈祖,格于皇天。
    他辅助我的烈祖成汤受到皇天赞美。
    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
    你要勉力扶持我,不要让伊尹专美于我商家!
    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
    君主得不到贤人就不会治理,贤人得不到君主就不会被录用。
    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你要能让你的君主继承先王,长久安定人民。”
      说拜稽首曰:“
      说跪拜叩头,说:“
    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请让我报答宣扬天子的美好教导!”

    图片版
    尚书·说命下

    尚书(先秦)

    暂无
    尚书相关作品
    尚书·酒诰-尚书(先秦)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

    尚书·康诰-尚书(先秦)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   ...

    尚书·微子之命-尚书(先秦)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   王若曰:“猷!...

    尚书·大诰-尚书(先秦)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王若曰:“猷大...

    尚书·旅獒-尚书(先秦)

      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太...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