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大禹谟》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尚书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大禹谟
先秦-尚书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
  帝曰:“毋!惟汝谐。”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大禹谟》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
      皋陶陈述他的谋略,禹陈述他的功绩,舜帝很重视他们的言论。
    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史官根据他们的议论写作了《大禹谟》、《皋陶谟》和《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传说,若考古时候的大禹,又名文命,他的功德广布到了四海,他曾经接受帝舜的征询。
    曰:“
    发表自己的见解道:“
    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为君的能知道为君的艰难,为臣的能知道为臣的艰难,那么,政事就能治理好,人民也就会迅速修德了。”
      帝曰:“
      帝舜道:“
    俞!
    这话不错。
    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确实像这样,那么,好主意就不会被搁置不用,贤才就不会被遗弃在田野之间,万邦都会太平。
    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凡事都考察群众的意见,常常放弃自己不正确的意见,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为政不虐待无告的穷人,用人不忽视卑贱的贤才,这只有帝尧的时候才能做到。”
      益曰:“
      益插嘴道:“
    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嗨,帝尧的道德广大而又能运用,真是圣哲神明,能武能文。
    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所以皇天特别照顾他,命他统治四海,为天下的大君。”
      禹曰:“
      禹说:“
    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凡是顺道从善的就得福,逆道从恶的就得祸,这真像影随形、响应声一样!”
      益曰:“
      益说:“
    吁!
    咦!
    戒哉!
    可得警戒这一点啊!
    儆戒无虞,罔失法度。
    只有时刻警戒自己,才能免于后忧。
    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不要破坏法规制度,不要优游流于放纵,不要过度玩乐;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任用贤才不要三心二意,铲除邪恶不要犹豫不决,谋划尚有疑问就不要勉强施行。
    疑谋勿成,百志惟熙。
    这样,你心中的一切思虑都会通明透亮了。
    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不要违反正道去求取百姓的称誉,也不要不顾百姓的意见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思想不怠惰,政事不荒废,那么,四夷都会来归附你的。”
      禹曰:“
      禹说:“
    於!
    帝。
    帝念哉!
    您要记住啊!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修德主要表现在搞好政事,而为政的中心在于养育人民。
    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水火金木土谷这六府要修治好。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端正人民品德、丰富人民财用、改善人民生活这三件事要互相配合。
    九功惟叙,九叙惟歌。
    这九个方面的功业都要安排得有秩序,有了秩序,人民自然欢欣鼓舞,歌功颂德了。
    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对于勤劳的人,要用美好的前景去诱导他们,对于怠惰的人,要用刑罚去督责他们,而当人民受到德泽感到欢欣的时候,就要及时鼓励他们开展歌咏活动,使之乐而忘芳,干劲不衰。”
      帝曰:“
      帝舜道:“
    俞!
    讲得对!
    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现在水土治平,万物得以成长,六府三事确实治理得很有秩序,万世以后都要仰赖那时你的大功啊!”
      帝曰:“
      帝舜道:“
    格,汝禹!
    禹,你来!
    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
    我居帝位已经三十三年了,如今已到老耄昏聩的时期,掌握这样烦忙的政事委实感到疲倦。
    汝惟不怠,总朕师。”
    你平日是从不懈怠的,今后要接替我总管众民啊!”
      禹曰:“
      禹连忙答道:“
    朕德罔克,民不依。
    我的品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从我的。
    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不如皋陶勇往力行,积极种德,德泽普及下民,民众都怀念他。
    帝念哉!
    帝!
    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您可要顾念他啊,他平日一心挂念的就在于种德这件事还有欠缺,偶而放下心来也就在于这件事有了成绩,他经常在口头上谈论的就在于这件事,真诚出自内心的也就在于这件事,所以说,您可得要顾念他的大功啊!”
      帝曰:“
      帝舜于是转向皋陶说:“
    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
    皋陶,现在广大臣民没有一个敢触犯法纪的。
    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这是由于你任我的士师,能够正确运用五刑来辅助五教,期望使我的政事达到治理的境地。
    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要用刑罚来达到消灭刑罚的目的,使人民都能走上正道,那时你的功劳就大了!”
      皋陶曰:“
      皋陶回答道:“
    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帝,您的德行毫无过差,对下边的要求简明扼要,治理民众非常宽大;
    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刑罚不牵连子女,而奖赏却延及后世;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对偶然的过失,再大也给以宥赦,对明知故犯的罪恶,再小也处以刑罚;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罚罪有疑问就从轻发落,赏功有疑问却从重给奖;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与其杀害无辜的人,宁可犯不执行常法的过失: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这种好生的美德,已经融洽到人民心里,因此,人民都能守规矩,不犯官家的法纪。”
      帝曰:“
      帝舜道:“
    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使我能如愿以治理人民,四方都听从我的命令,好像草木随风而动,这都是你做的好事啊!”
      帝曰:“
      然后,舜又转回来对禹说:“
    来,禹!
    来,禹!
    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
    当年天降洪水来警戒我,能够言行一致,既在治平水土中成就功业,又在民众中建立威信的,就数你最贤;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既能勤劳为邦,又能节俭持家,不自满自大,这也数你最贤。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你正因为不自逞能,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你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功。
    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
    我真诚赞美你的品德,嘉许你的大功,天命已经降落到你的身上,你终将升任大君。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没有考核事实的言语不要听,没有征询群众意见的主意不要用。
    可爱非君?
    可爱的不是君而是民。
    可畏非民?
    可畏的不是民而是君失其道。
    众非元后,何戴?
    民众没有大君他们又爱戴谁呢?
    后非众,罔与守邦?
    大君没有民众就无人跟他守邦了。
    钦哉!
    一定要谨慎啊!
    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认真对待你所居的大位,切实做好你想要做的每件事,如果四海百姓都至于穷困不堪,那你做大君的天禄也就永远终结了。
    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只有这张嘴,最爱惹是生非,讲话可得慎重啊,我要讲的都已讲完,没有什么再要讲的了。”
      禹曰:“
      禹还是谦让道:“
    枚卜功臣,惟吉之从。”
    那么,就一个个功臣来占卜,看谁的卜兆最吉就由谁来接位。”
      帝曰:“
      帝舜道:“
    禹!
    禹!
    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
    我们占卜公事,是先由于心有疑难掩蔽,然后才去请问大龟的。
    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现在我的意志早已先定了,并经征询众人的意见都一致赞同,相信鬼神必定依从,龟筮也必定是吉了,占卜是不会重复出现吉兆的,用不着再卜了。”
    禹拜稽首,固辞。
    但是,禹还是稽首拜辞。
      帝曰:“
      帝舜最后断然地说:“
    毋!
    不!
    惟汝谐。”
    只有你合适。”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正月初一日,禹在尧庙里接受了摄政的委命,率领百官行礼,像当年舜受命摄政时一样。
      帝曰:“
      然后,舜对禹说道:“
    咨,禹!
    禹!
    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跟你商量一下,现时只有三苗不遵从我们的教令了,你去征伐他们。”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
      禹于是大会各邦群后及其率领的人众,宣誓于众道:“
    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整齐众多的勇士们,都来听我的命令:
    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
    这无知盲动的三苗,执迷不悟,傲慢自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致使君子被遗弃在野,而小人却窃居高位,把人民抛弃不顾,因此,上天降灾于他们,我今天是用你们群后众士之力,奉天命去罚他们的罪。
    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你们还须齐心合力,才能成就功勋。”
      三旬,苗民逆命。
      战事进行了三十天,苗民仍然负隅顽抗,不肯听命。
    益赞于禹曰:“
    益就向禹建议道:“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感动天地,再远的地方也能达到。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满招损,谦受益,常常就是天道。
    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
    帝舜早年受父母虐待,一个人在历山耕田,苦不堪言,但他日日号哭涕泣,仍然呼喊苍天,呼喊父母,总是诚心自责,把罪错全部承担,从不怨天怨父母。
    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
    有事去见瞽瞍的时候,总是端端正正,战战兢兢,在这种时候,连顽固的瞽瞍也真能通情达理了。
    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常言至诚感神,何况有苗?”
      禹拜昌言曰:“
      禹连忙下拜,接受了这个好意见,说:“
    俞!”
    讲得对!”
    班师振旅。
    立即停战,整队班师而归。
    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从此,帝舜也接受了益和禹的建议,大布文德,在朝堂两阶之间举行大规模的舞蹈,人们举着战争中用的盾牌和雉尾,载歌载舞,表示偃武修文,七十天之后,有苗终于自动前来归附了。

    图片版
    大禹谟

    尚书(先秦)

    暂无
    尚书相关作品
    牧誓-尚书(先秦)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

    尧典-尚书(先秦)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

    皋陶谟-尚书(先秦)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

    盘庚上-尚书(先秦)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

    洪范-尚书(先秦)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