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齐献书赵王,使臣与复丑曰:“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宝。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穷臣也。群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交有所偏者也;非然,则知不足者也;非然,则欲以天下之重恐王,而取行于王者也。臣以齐循事王,王能亡燕,能亡韩、魏,能攻秦,能孤秦。臣以为齐致尊名于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于王?臣以齐为王求名于燕及韩、魏,孰敢辞之?臣之能也,其前可见也已。齐先重王,故天下尽重王;无齐,天下必尽轻王也。秦之强,以无齐之故重王,燕、魏自以无齐故重王。今王无齐独安得无重天下?故劝王无齐者,非知不足也,则不忠者也。非然,则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欲轻王以天下之重,取引于王者也;非然,则位尊而能卑者也。愿王之熟虑无齐之利害也。”
为齐献书赵王,使臣与复丑曰:“
有人为齐国向赵惠文王呈献书信,说:“
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宝。
臣下拜见一次君王,能使君王坐着得到天下各国致送的名尊宝器。
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穷臣也。
可是臣下奇怪大王不试着会见一下臣下,而使臣下处于窘迫境地。
群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
这一定是大臣们认为臣下不能做到,所以大王没有召见。
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
认为臣下不能做到没有别的原因,这是有人想要利用大王的兵力,成就他自己的心愿。
非然,则交有所偏者也;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结交外国有偏颇之心;
非然,则知不足者也;
如果还不是这样,那就是智慧不足;
非然,则欲以天下之重恐王,而取行于王者也。
如果还不是这样,那就是想要用天下重大的事情恐吓大王,来使大王相信他的学说。
臣以齐循事王,王能亡燕,能亡韩、魏,能攻秦,能孤秦。
臣下以齐国名义顺从事奉大王,大王就能灭掉燕国,就能灭掉韩国、魏国,就能进攻秦国,孤立秦国。
臣以为齐致尊名于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于王?
臣下以齐国名义向大王致送尊名,天下谁敢不向大王致送尊名?
臣以齐为王求名于燕及韩、魏,孰敢辞之?
臣以齐国名义送给大王土地,天下谁敢不送给大王土地,臣下以齐国名义为大王向燕国和韩国、魏国求取尊名,谁敢推辞?
臣之能也,其前可见也已。
臣下的能力,大概目前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齐先重王,故天下尽重王;
齐国首先尊重大王,所以天下各国都会尊重大王;
无齐,天下必尽轻王也。
没有齐国尊重大王,天下各国一定都会轻视大王。
秦之强,以无齐之故重王,燕、魏自以无齐故重王。
秦国如此强大,因为没有齐国帮助的缘故,所以尊重大王,燕国、魏国自以为得不到齐国的帮助,所以重视大王。
今王无齐独安得无重天下?
如今大王如果没有齐国的帮助怎么能不去讨好天下诸侯。
故劝王无齐者,非知不足也,则不忠者也。
因此劝说大王不要齐国帮助的人,不是智力不足,那就是对大王不忠诚的人。
非然,则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想要借重大王的兵力成就他自己的心愿;
非然,则欲轻王以天下之重,取引于王者也;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想要用天下的重大事情使大王受到轻视,而使大王推行他的主张;
非然,则位尊而能卑者也。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能力低下。
愿王之熟虑无齐之利害也。”
希望大王仔细考虑没有齐国帮助的利害关系。”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