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君贵于赵。公子魏牟过赵,赵王迎之,顾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以为冠。工见客来也,因辟。赵王曰:“公子乃驱后车,幸以临寡人,愿闻所以为天下。”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则王之国大治矣。”赵王不说,形于颜色,曰:“先王不知寡人不肖,使奉社稷,岂敢轻国若此?”魏牟曰:“王无怒,请为王说之。”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为冠?”王曰:“郎中不知为冠。”魏牟曰:“为冠而败之,奚亏于王之国?而王必待工而后乃使之。今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为虚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且王之先帝,驾犀首而骖马服,以与秦角逐。秦当时适其锋。今王憧憧,乃辇建信以与强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椅也。”
建信君贵于赵。
建信君在赵国非常显贵。
公子魏牟过赵,赵王迎之,顾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以为冠。
魏国公子牟经过赵国,赵孝成王迎接他,回来以后,坐到自己位置上,面前摆着一小块丝织物,准备让工匠用它做帽子。
工见客来也,因辟。
工匠看见客人到来,因此回避了。
赵王曰:“
赵孝成王说:“
公子乃驱后车,幸以临寡人,愿闻所以为天下。”
公子竟然驱赶侍从者的车子,有幸光临寡人的国家,希望能够听到治理天下的道理。”
魏牟曰:“
魏国公子牟说,“君王重视国家如果能像重视这块小小的丝织物一样,那么君王的国家就会大治了。”
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则王之国大治矣。”
赵孝成王很不高兴,不满的情绪已经表现在了脸上,说:“
赵王不说,形于颜色,曰:“
先王不知道寡人不成器,让我继承国家基业,怎么敢像您说的这样轻视国家!”
先王不知寡人不肖,使奉社稷,岂敢轻国若此?”
魏国公子牟说:“
魏牟曰:“
大王不要动怒,请让我给您解释。”
王无怒,请为王说之。”
又接着说:“
曰:“
君王有这么一块小小丝织物,为什么不让伺侯在面前的郎中将它做成帽子?”
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为冠?”
赵孝戚王说:“
王曰:“
郎中不知道怎么做帽子。”
郎中不知为冠。”
魏国公子牟说:“
魏牟曰:“
做帽子做坏了,对于君王的国家会有什么损害?
为冠而败之,奚亏于王之国?
可是君王必定等工匠来了以后才让他们做。
而王必待工而后乃使之。
如今治理天下的工匠,也许不是这样,国家成为国空人绝的废墟,先王得不到祭祀,然而君王不把它交给工匠,竟然交给年轻漂亮的人。
今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为虚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
再说先帝,用犀首驾御马车,让马服君做车右,而与秦国争相取胜。
且王之先帝,驾犀首而骖马服,以与秦角逐。
秦国当时也要躲避其的锋芒。
秦当时适其锋。
现在大王犹豫不决,竟然让建信君坐着辇车与强大的秦国争夺胜负,臣下担心秦国折断大王车上的依靠。”
今王憧憧,乃辇建信以与强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椅也。”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