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卷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而为媾。”虞卿曰:“夫言媾者,以为不媾者军必破,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王之军乎?其不邪?”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且破赵军。”虞卿曰:“王聊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入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合从也,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
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媾秦,秦已内郑朱矣,子以为奚如?”虞卿曰:“王必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赵之贵人也,而入于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赵卒不得媾,军果大败。王入秦,秦留赵王而后许之媾。
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
秦国、赵国在长平交战,赵国战败,死了一个都尉。
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
赵孝成王召见楼昌和虞卿说:“
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卷甲而趋之,何如?”
军队打仗失败了,都尉又战死了一个,寡人派全部甲兵去袭击秦军,怎么样?”
楼昌曰:“
楼昌说:“
无益也,不如发重使而为媾。”
这样没有好处,不如派出一个重要的使者与秦国讲和。”
虞卿曰:“
虞卿说:“
夫言媾者,以为不媾者军必破,而制媾者在秦。
那些谈论讲和的人,认为不讲和打仗就一定会失败,可是控制讲和的权力是在秦国手中。
且王之论秦也,欲破王之军乎?
再说对秦国来说,是想要打败大王的军队呢?
其不邪?”
还是不是这样?”
王曰:“
赵孝成王说:“
秦不遗余力矣,必且破赵军。”
秦国是不遗余力了,一定要打败赵国军队。”
虞卿曰:“
虞卿说:“
王聊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
大王姑且听从臣下的话,派使者拿出重要宝器去归附楚国、魏国。
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入吾使。
楚国、魏国想要得到大王的贵重宝物,一定会让我们的使者进入他们的国家。
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合从也,且必恐。
赵国使者进入楚国、魏国,秦国就会怀疑天下诸侯在搞合纵,一定会恐惧。
如此,则媾乃可为也。”
如此,那么讲和的事才可以去做。”
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
赵孝成王不听,用平阳君赵豹办理讲和事宜,派郑朱到秦国去,秦国接纳了郑朱。
赵王召虞卿曰:“
赵孝成王召见虞卿说:“
寡人使平阳君媾秦,秦已内郑朱矣,子以为奚如?”
寡人派平阳君与秦国讲和,秦国已经接纳郑朱了,您觉得怎么样?”
虞卿曰:“
虞卿说:“
王必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
大王与秦国讲和不可能成功,赵国的军队一定被打败了,天下诸侯祝贺战争胜利的人已经到秦国了。
郑朱,赵之贵人也,而入于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
郑朱,是赵国尊贵的人,进入秦国去讲和,秦昭王和应侯一定把这个显贵重要的使者给天下诸侯看。
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
楚国、魏国认为赵国讲和,一定不会援救大王。
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
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援助大王,那么讲和是不会成功的。”
赵卒不得媾,军果大败。
赵国终于没能与秦国讲和,军队果然被打得大败。
王入秦,秦留赵王而后许之媾。
赵王入秦朝拜,秦国扣留赵王后答应赵国讲和。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