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今王破原阳,以为骑邑,是变籍而弃经也。且习其兵者轻其敌,便其用者易其难。今民便其用而王变之,是损君而弱国也。故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什者不易器。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
王曰:“古今异利,远近易用。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故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制兵,而不制于兵。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昔者先君襄主与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无穷之门,所以昭后而期远也。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吾闻信不弃功,知不遗时。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
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至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踰九限之固,绝五径之险,至榆中,辟地千里。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
赵武灵王撤消原阳军队的旧编制,组建骑兵,把原阳作为训练骑射的营地。
牛赞进谏曰:“
牛赞进谏说:“
国有固籍,兵有常经。
国家有固定的法令,军队有长久不变的准则。
变籍则乱,失经则弱。
改变法令国家就会混乱,夫去准则军队就会削弱。
今王破原阳,以为骑邑,是变籍而弃经也。
如今君王撤消原阳军队的昭编制,建立骑兵,把原阳作为训练骑射的基地,这是改变法令并抛弃准则的做法。
且习其兵者轻其敌,便其用者易其难。
况且熟习他们原来兵器装备的将士才能轻敌敢战,对器用感到方便的人,难事也会觉得很容易。
今民便其用而王变之,是损君而弱国也。
如今民众对器用感到便于使用而君王却改变了它,这是损害君王声誉并削弱国家力量的做法。
故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什者不易器。
所以利益不到百倍不能改变风俗,功效不能增加十倍就不更换器具。
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
如今君王拆散原来军队的编制,而奉行骑马射箭,臣下害怕它攻战获得的利益,赶不上所损失的费用。”
王曰:“
武灵王说:“
古今异利,远近易用。
古代和今天的利害不一致,边远和中原地区可以改换器用。
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
阴阳变化规律不同,四季的推移各有所宜。
故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
所以贤明的人观察时俗而不被时俗所牵制。
制兵,而不制于兵。
制造兵器而不被兵器所制约。
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
您知道官府的法令,不知道改换器用的利益;
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
您知道兵器铠甲的用途,不知道天时人事变化中所适宜采取的措施。
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
所以兵器不适合应用,什么兵器不可以改换?
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
教化不便于行事,什么风俗不可以改变?
昔者先君襄主与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无穷之门,所以昭后而期远也。
从前先君襄主的边境与代国接壤,就在边境筑城表示封疆的范围,名叫无穷之门,这是用来昭示后代希望他们开拓远地的意思。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险;
如今厚重的铠甲长长的兵器,是不能越过险要地形的;
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
讲究仁义道德,是不能使胡人来臣服的。
吾闻信不弃功,知不遗时。
我听说讲信用不能抛弃功利,聪明的人不会放弃机会。
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
如今您以官府的法令,扰乱寡人变服骑射、强兵拓地的大事,这些不是您能够了解的。”
牛赞再拜稽首曰:“
牛赞再一次拜见武灵王叩头至地多时说:“
臣敢不听令乎?”
臣下怎么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
至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踰九限之固,绝五径之险,至榆中,辟地千里。
武灵王于是就让他穿上胡服,率领骑兵攻入胡地,从挺关出发,越过了九原坚固的要塞,跨过了井陉关的险地,到达榆中,开拓了千里疆土。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