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赵,有赵而伐燕;有梁而伐赵,有赵而伐梁;有楚而伐韩,有韩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见也。然山东不能易其略,兵弱也。弱而不能相壹,是何楚之知,山东之愚也。是臣所为山东之忧也。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今山东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两敝,而归其国于秦,知不如禽远矣。愿王熟虑之也。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今南攻楚者,恶三晋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复之,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今谓楚王:‘苟来举玉趾而见寡人,必与楚为兄弟之国,必为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楚王美秦之语,怒韩、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有谋故杀使之赵,以燕饵赵而离三晋。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矣。以强秦之有韩、梁、楚,与燕之怒,割必深矣。国之举此,臣之所为来。臣故曰:事有可急为者。
“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若楚王入,秦见三晋之大合而坚也,必不出楚王,即多割,是秦祸不离楚也,有利于三晋。愿王之熟计之也急。”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秦见三晋之坚也,果不出楚王卬,而多求地。
谓赵王曰:“
有人对赵武灵王说:“
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
三晋联合秦国就弱小,三晋疏远秦国就强大,这是天下人看得明明白白的事情。
秦之有燕而伐赵,有赵而伐燕;
秦国与燕国亲近,则进攻赵国,与赵国亲近,则进攻燕国;
有梁而伐赵,有赵而伐梁;
秦国与粱国亲近,则进攻赵国,与赵国亲近,就进攻魏国;
有楚而伐韩,有韩而伐楚;
秦国与楚国亲近,就进攻韩国,与韩国亲近,就进攻楚国;
此天下之所明见也。
这是天下人看得明明白白的事情。
然山东不能易其略,兵弱也。
然而华山以东的六个国家不能改变秦国的连横之路,是因为兵力弱小。
弱而不能相壹,是何楚之知,山东之愚也。
兵力弱小的国家又不能团结一致,这是秦国何等明智,山东六国是何等愚蠢。
是臣所为山东之忧也。
这是臣下为山东六国忧虑的地方。
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
老虎将要靠近野兽,野兽不知道老虎靠近自己,而两个野兽互相斗得很疲劳,可是最终它们都死在老虎口里。
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
所以使野兽知道老虎靠近自己,决不互相争斗了。
今山东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两敝,而归其国于秦,知不如禽远矣。
如今山东六国的君主不知道秦国正在靠近自己,而且互裙争斗两败俱伤,最终使自己的国家归于秦国,智慧比野兽差远了。
愿王熟虑之也。
希望君王仔细考虑一下这些事。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
“如今有十分危急的事情,是秦国想要进攻韩国、魏国,向东很注意窥伺周王室,只有在睡觉的时候它才能忘。
今南攻楚者,恶三晋之大合也。
如今秦国向南进攻楚国的原因,是憎恶三晋的互相联合。
今攻楚休而复之,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
如今秦国对楚国罢兵并免除它的赋役,已经五年了,侵夺了千余里土地。
今谓楚王:“
如今秦王对楚王说:“
苟来举玉趾而见寡人,必与楚为兄弟之国,必为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
您如果迈动贵步来会见寡人,一定和楚国结为兄弟之国,一定为楚国进攻韩国、魏国,返回楚国原来的土地。’
楚王美秦之语,怒韩、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
楚王认为秦王的话很友好,恼怒韩国、魏国不援救自己,一定到秦国去朝见。
有谋故杀使之赵,以燕饵赵而离三晋。
秦国又谋划派使者到赵国去,用共同进攻燕国利诱赵国,而离阔三晋。
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
如今君王认为秦国的话很友好而想要进攻燕国,进攻燕国,还没有从燕国得到多少利益而祸患就已经来到了。
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
楚王进入秦国朝见,秦国、楚国联合一致,向东面的韩国进攻。
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割挈马兔而西走。
韩国南面没有楚国的援助,北面没有赵国的援助,韩国没有等到秦楚进攻,就会拿着割让的土地向西跑到秦国去如同马和兔一样迅疾。
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
秦国与韩国有了好交情,秦国的兵祸予是就会移到魏国。
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
凭借秦国的强大,有楚国、韩国可以利用,魏匡没有等秦国进攻就会拿着割让的土地向西跑到秦国去如同马和兔一样迅疾。
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矣。
秦国与魏国有了好交情,秦国看赵国就像自己环中的物。
以强秦之有韩、梁、楚,与燕之怒,割必深矣。
凭借秦国的强大并有韩、魏、楚的支持,加上燕国对赵国恼怒,他们共同对付赵国,赵国一定要被割取很多土地了。
国之举此,臣之所为来。
国家走到这种地步,臣下就是为此而来。
臣故曰:
臣下因此说:
事有可急为者。
事情有急于要做的。
“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
“趁楚王没有入秦的时候,三晋互相亲近签订盟约,派出精锐军队戍守韩国、魏国的西部边境,楚王听到消息,一定不会到秦国去,秦国一定恼怒并像以前一样攻打楚国,这样秦国的兵祸不会离开楚国,有利于三晋。
若楚王入,秦见三晋之大合而坚也,必不出楚王,即多割,是秦祸不离楚也,有利于三晋。
如果楚王进入秦国,秦国看到三晋联合并签订盟约,一定不放楚王回国,定会要求楚国多割让土地,这样秦国兵祸不离开楚国,有利于三晋。
愿王之熟计之也急。”
希望君王迅速谋划这些事!”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
赵王因此向南发兵戍守韩国、魏国的西部边境。
秦见三晋之坚也,果不出楚王卬,而多求地。
秦国看到三晋坚定盟约,果然不放楚王回国而要求多割让土地。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