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韩魏之君无熹志而有忧色,是非反如何也?”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趋而出。郗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知伯曰:“子安知之?”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韩、魏之君果反矣。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
知伯胁从韩、魏的军队一道进攻赵国,军队把晋阳城包围起来,引河水淹城池,离淹城只有三丈。
郗疵谓知伯曰;
郄疵对知伯说:“
“韩、魏之君必反矣。”
韩、魏两国的国君肯定会背叛我们。”
知伯曰:“
知伯问:“
何以知之?”
何以见得?”
郗疵曰:“
郄疵说:“
以其人事知之。
从他们的脸上和军事形势上判断就可以知道。
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
我们跟随韩、魏两国军队进攻赵国,可以想见如果赵国灭亡,那灾难必然会降到韩、魏头上。
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
虽然贤君跟韩、魏相约灭赵以后就和韩、魏三分赵国领土。
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韩魏之君无熹志而有忧色,是非反如何也?”
可是现在晋阳只差三丈就被淹没,连石臼和炉灶都生了青蛙,饿到了人马相食的地步,晋阳被攻陷指日可待,然而韩、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忧愁,这不是表明他们将要背叛还是什么呀?”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
第二天,知伯就把这话告诉韩、魏两国君主,说:“
郗疵言君之且反也。”
郄疵说两位君主就要背弃盟约。”
韩、魏之君曰:“
韩、魏两君说:“
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
灭掉赵国以后我们三国可以三分赵地,而且晋阳马上就要陷落。
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
韩、魏两君虽然愚笨,也不至于放弃眼前的利益,甚至背弃盟约去做那种不可能做到的事,这是很明显的,这种形势发展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
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
可是郄疵在为赵国谋划,以便使贤君怀疑韩、魏两国,进而瓦解三国攻赵的盟约。
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
如今贤君竟听信奸臣的谗言,而离间韩、魏两国的邦交,我们真为贤君感到惋惜。”
趋而出。
说完就快步出去了。
郗疵谓知伯曰:“
郄疵又来对知伯说:“
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
贤君为什么要把臣的话告诉韩、魏王呢?”
知伯曰:“
知伯说:“
子安知之?”
你怎么知道我告诉了他们了呢?”
对曰:“
郄疵说:“
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因为韩、魏两王临走时,使劲用眼睛瞪了我一眼才快步走开。”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
郄疵见知伯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主动请求知伯派他到齐国去,于是知伯就派他去齐国。
韩、魏之君果反矣。
不久韩、魏君主果然叛变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