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战国策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
先秦-战国策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围邯郸。齐、魏亦佐秦伐邯郸,齐取淄鼠,魏取伊是。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杀晋鄙,率魏兵以救邯郸之围,使秦弗有而失天下。是齐入于魏而救邯郸之功也。安邑者,魏之柱国也;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者,楚之柱国也。故三国欲与秦壤界,秦伐魏取安邑,伐赵取晋阳,伐楚取鄢郢矣。福三国之君,兼二周之地,举韩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今又劫赵、魏,疏中国,封卫之东野,兼魏之河南,绝赵之东阳,则赵、魏亦危矣。赵、魏危,则非齐之利也。韩、魏、赵、楚之志,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专兵一志以逆秦。三国之于秦壤界而患急,齐不与秦壤界而患缓。是以天下之势,不得不事齐也。故秦得齐,则权重于中国;赵、魏、楚得齐,则足以敌秦。故秦、赵、魏得齐者重,失齐者轻。齐有此势,不能以重于天下者何也?其用者过也。”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国子曰:“
      国子说:“
    秦破马服君之师,围邯郸。
    秦国打败马服君赵括的军队,包围了邯郸。
    齐、魏亦佐秦伐邯郸,齐取淄鼠,魏取伊是。
    齐国、魏国也帮助秦国进攻邯郸,齐围攻占淄鼠,魏国攻占伊是。
    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杀晋鄙,率魏兵以救邯郸之围,使秦弗有而失天下。
    魏国公子无忌为天下设下妙计,杀死将军晋鄙,率领魏国军队去解救邯郸之围,使秦国不能占领邯郸而且失去天下民心。
    是齐入于魏而救邯郸之功也。
    这就是齐兵侵入魏国造成无忌救援邯郸的大功。
    安邑者,魏之柱国也;
    安邑是魏国的都城;
    晋阳者,赵之柱国也;
    晋阳是赵国的都城;
    鄢郢者,楚之柱国也。
    鄢郢是楚国的都城。
    故三国欲与秦壤界,秦伐魏取安邑,伐赵取晋阳,伐楚取鄢郢矣。
    本来三国和秦国接壤,如果秦国进攻魏国,就会夺取安邑,进攻赵国,就会夺取晋阳,进攻楚国,就会夺取鄢郢。
    福三国之君,兼二周之地,举韩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
    逼迫三国君主,兼并东西周的土地,攻占韩国夺取它的土地,秦国将要夺取天下的一半土地了。
    今又劫赵、魏,疏中国,封卫之东野,兼魏之河南,绝赵之东阳,则赵、魏亦危矣。
    如今又强取赵国、魏国,疏远中原各国的邦交,割取卫国的东部领土,兼并魏国的河南,断绝赵国的东阳,那么赵国、魏国也就危险了。
    赵、魏危,则非齐之利也。
    赵国、魏国处于危险境地,那并不是齐国的利益。
    韩、魏、赵、楚之志,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专兵一志以逆秦。
    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的意思,是害怕秦国兼并天下而使它们的君主称臣,所以专意用兵抗拒秦兵。
    三国之于秦壤界而患急,齐不与秦壤界而患缓。
    三国与秦国接界祸患就迅速,齐国不与秦国接界祸患就迟缓。
    是以天下之势,不得不事齐也。
    因此根据天下局势看来,诸侯不得不事奉齐国。
    故秦得齐,则权重于中国;
    如果秦国得到齐国的支持,那么它的权势在中原将得到重视;
    赵、魏、楚得齐,则足以敌秦。
    赵国、魏国、楚国得到齐国的支持,那么完全可以抵御秦国。
    故秦、赵、魏得齐者重,失齐者轻。
    所以秦国、赵国、魏国谁得到齐国的支持,就会得到诸侯的重视,失掉齐国的支持就会受到诸侯的轻视。
    齐有此势,不能以重于天下者何也?
    齐国既然占有这样好的形势,却不能在天下得到重视是什么原因呢?
    其用者过也。”
    大概是用错了计策。”

    图片版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

    战国策(先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战国策相关作品
    战国策·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战国策(先秦)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战国策·宋卫·卫人迎新妇-战国策(先秦)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战国策·卫嗣君病-战国策(先秦)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战国策·卫使客事魏-战国策(先秦)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战国策·秦攻卫之蒲-战国策(先秦)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