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使用的设备是电脑,请点击此处跳转到电脑版,以便于阅读和浏览
返回 电脑版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战国策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先秦-战国策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与秦交合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
  倾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者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
      秦军要借道韩、魏两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章子率领军队应战。
    与秦交合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
    章子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章子把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然后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
    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
    这时齐的探兵回来说章子率齐降秦,齐威王听了之后没什么反应。
    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
    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来报告,说章子已经率齐军降秦,齐威王听了之后没什么反应。
    而此者三。
    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又来报告,说章子已经率齐军降秦,齐威王仍然没有什么反应。
    有司请曰:“
    如此经过几次报告,一个朝臣就请求齐威王说:“
    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
    都说章子打了败仗,报告的人虽然不同,可是内容却相同。
    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大王为什么不再派军攻打他?”
    王曰:“
    齐威王回答说:“
    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
    章子绝对不会背叛寡人,为什么要派兵去攻打他呢?”
      倾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
      就在这个期间传来捷报,齐军大获全胜,秦军大败,秦惠王只好自称西藩之臣,派使者来向齐国谢罪讲和。
    左右曰:“
    这时齐威王的左右侍臣就说:“
    何以知之?”
    大王怎么知道章子绝对不会投降秦呢?”
    曰:“
    齐威王回答说:“
    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
    章子的母亲启,因为得罪他的父亲,就被他的父亲杀死埋在马棚下。
    吾使者章子将也,勉之曰:“
    当寡人任命章子为将军时,寡人曾勉励他说:“
    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
    先生的能力很强,过几天率领全部军队回来时,一定要改葬将军的母亲。’
    对曰:“’
    当时章子说:“
    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
    臣并非不能改葬先母。
    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
    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
    臣之父未教而死。
    而臣的父亲没有说要改葬先母就去世了。
    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
    假如臣得不到父亲的允许而改葬母亲,这是欺骗亡父的在天之灵。
    故不敢。
    所以臣才不敢为亡母改葬。’
    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作为人子竟不敢欺负死去的父亲,难道他作人臣还能欺辱活着的君王吗!”

    图片版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战国策(先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战国策相关作品
    战国策·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战国策(先秦)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战国策·宋卫·卫人迎新妇-战国策(先秦)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战国策·卫嗣君病-战国策(先秦)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战国策·卫使客事魏-战国策(先秦)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战国策·秦攻卫之蒲-战国策(先秦)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

    电脑版
    古文之家学习交流QQ群:647377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