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自知之明》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韩非子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自知之明
先秦-韩非子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自知之明》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
    王之伐越,何也?”
    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
    曰:“
    楚庄王说:“
    政乱兵弱。”
    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曰:“
    庄子说:“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
    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王乃止。
    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
      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
    自见之谓明。”
    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注释

    〔之〕助词,无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愚〕自谦之词。
    〔患〕担忧
    〔智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
    〔睫〕眼毛
    〔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
    〔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图片版
      自知之明

      韩非子(战国韩国)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韩非子相关作品
      韩非子·三守-韩非子(战国韩国)

        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

      韩非子·和氏-韩非子(战国韩国)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

      韩非子·二柄-韩非子(战国韩国)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

      韩非子·观行-韩非子(战国韩国)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

      韩非子·十过-韩非子(战国韩国)

        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