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
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众庶成疆,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
周文君免去了工师籍的职务,而改用吕仓做相国,周的百姓对这件事不高兴。
君有闵闵之心。
周文君为此感到很担心。
谓周文君曰:“
有人对周文君说:“
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
国家做出一个决策,人们必定会有诽谤和赞成两种态度,忠臣使诽谤全都加在自己的身上,而把赞美的话都加在君主的身上。
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
宋国的国君贻误农时来建造娱乐用的高台,因此百姓都非议这件事,这是因为没有忠臣来为君主掩盖过错罢了。
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
子罕辞掉了相位而改做司空,百姓非议子罕但褒扬他们的国君。
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
齐桓公在宫中设立了七个市场和七百个国家妓院,国人非议这件事情。
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
管仲因此故意在家里筑“三归台”,来掩盖齐桓公的过错,而不是自己有意伤害民心。
《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
《春秋》所记载的臣子杀国君的事例数以百计,这些臣子都是很受赞誉的大臣。
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
所以说大臣受到赞誉,并不是国家的好事。
故众庶成疆,增积成山。”
由此看来,人越多力量就越大,积累微小的土石就能成为大山。”
周君遂不免。
周君于是就没有免掉吕仓的职位。
。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