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无逸》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尚书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无逸
先秦-尚书

  周公作《无逸》。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治民祗惧,弗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共。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共。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譸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譸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无逸》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周公作《无逸》。
      周公作《无逸》。
      周公曰:“
      周公说:“
    呜呼!
    啊!
    君子所,其无逸。
    君子在位,切不可贪图享乐。
    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要先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如此处在逸乐的境地,就会知道老百姓的艰辛了。
    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看那些百姓,他们的父母勤劳地耕种收获,他们的儿子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便安逸的享受起来。
    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
    时间久了,行为就会十分放肆,于是就轻视侮慢他们的父母说:
    ‘昔之人无闻知。
    ‘年纪大的人什么都不懂。’
    ”  周公曰:“’
    ”  周公说:“
    呜呼!
    啊!
    我闻曰:
    我听说:
    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治民祗惧,弗敢荒宁。
    过去殷王中宗,庆正敬畏,以天命作为自己的准则,治理百姓都是敬慎恐惧,从不敢懈怠,贪图享乐。
    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在高宗,这个人长期在外服役,惠爱老百姓。
    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等到他即位,便又听信冢宰沉默不言,三年不轻易说话。
    其惟不言,言乃雍。
    因为他不轻易说话,有时说出来就能使人和悦。
    不敢荒宁,嘉靖殷邦。
    他不敢荒废、安逸,善于安定殷国。
    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从老百姓到群臣,没有怨恨他的。
    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
    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
    在祖甲,他以为代兄称王不合情理,逃亡民间,做过很久的平民百姓。
    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
    等到他即位后,就知道老百姓的痛苦,能够安定和爱护众民,对于鳏寡无依的人也不敢轻慢。
    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
    从这以后,在位的殷王生来就安闲逸乐。
    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生来就安闲逸乐,不知耕种收获的艰难,不知老百姓的劳苦,只是追求过度的逸乐。
    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
    从这以后,在位的殷王也没有能够长寿的。
    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三、四年。”
      周公曰:“
      周公说:“
    呜呼!
    啊!
    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
    只有我们周的太王、王季做事的时候谨慎小心。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文王安于卑贱的工作,从事过开通道路、耕种田地的劳役。
    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
    他和蔼、仁慈、善良、恭敬,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
    那是他总是从早晨到中午,到下午,他没有闲暇吃饭,要使万民生活和谐。
    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共。
    文王不敢乐于嬉游、田猎,不敢使众国只是进献赋税,供他享乐。
    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文王中年受命为君,在位五十年。”
      周公曰:“
      周公说:“
    呜呼!
    啊!
    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共。
    从今以后的继位君王,希望你不要沉迷在观赏、安逸、嬉游和田猎之中,不可只是使老百姓进献赋税供他享乐。
    无皇曰:
    不要自我宽解说:
    ‘今日耽乐。
    ‘今天先享受享受再说。’
    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
    这样子,就不是老百姓所赞成的,也不是上天所喜爱的,这样的人就有罪过了。
    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不要象商纣王那样迷惑昏乱,把酗酒作为酒德啊!”
      周公曰:“
      周公说:“
    呜呼!
    啊!
    我闻曰:
    我听说:
    ‘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譸张为幻。
    ‘古时的人还能互相劝导,互相爱护,互相教诲,所以老百姓没有互相欺骗、互相诈惑的。’
    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
    不依照这样,官员就会顺从自己的意愿,就会变动先王的正法,以至于大大小小的法令。
    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老百姓于是就内心怨恨,就口头诅咒了。”
      周公曰:“
      周公说:“
    呜呼!
    啊!
    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
    从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到我们的周文王,这四位君王都是圣明的君主。
    厥或告之曰:
    有人告诉他们说:
    ‘小人怨汝詈汝。
    ‘老百姓在怨恨你咒骂你。’
    则皇自敬德。’
    他们就更加敬慎自己的行为;
    厥愆,曰:
    有人举出他们的过错,他们就说:
    ‘朕之愆。
    ‘这件事情确实是我做错了。’
    允若时,不啻不敢含怒。’
    不但不发怒,而且非常愿意听到这样的话。
    此厥不听,人乃或譸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
    不依照这样,人们就会互相欺骗、互相诈惑,有人说老百姓在怨恨你咒骂你,你就会相信,就会象这样,不多考虑国家的法度,不放宽自己的心怀,乱罚没有罪过的人,乱杀没有罪过的人。
    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老百姓的怨恨一旦汇合起来,就会集中到你的身上。”
      周公曰:“
      周公说:“
    呜呼!
    啊!
    嗣王其监于兹。”
    成王要鉴戒这些啊!”
      
      。

    图片版
    无逸

    尚书(先秦)

    暂无
    尚书相关作品
    尚书·酒诰-尚书(先秦)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

    尚书·康诰-尚书(先秦)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   ...

    尚书·微子之命-尚书(先秦)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   王若曰:“猷!...

    尚书·大诰-尚书(先秦)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王若曰:“猷大...

    尚书·旅獒-尚书(先秦)

      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太...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