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由!
孔子说:
诲汝,知之乎?
由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
孔子说:“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子曰:“
孔子说:“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子贡曰:“
子贡说:“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君子的过错好像日食月食一样。
过也,人皆见之;
有过错时,人们都看得见;
更也,人皆仰之。”
改正过错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他。”
子夏曰:“
子夏说:“
小人之过也必文。”
小人犯了过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子曰:“
孔子说:“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子曰:“
孔子说:“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子曰:
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子贡问政。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
子曰:“
孔子说:“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
曰:“
孔子说:“
去兵。”
去掉军备。”
子贡曰:“
子贡说:“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
曰:“
孔子说:“
去食。
去掉粮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寒冷的季节到了,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
子在川上曰:“
孔子站在河边,说。
逝者如斯夫!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呀。
不舍昼夜。”
日夜不停地流去。
。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