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孙子曰:
孙子说: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地形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通、挂、支、隘、险和远。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我们能去,敌人也能来的地形叫“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在这种地形上,要抢先占据地势高且向阳的地方,并确保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会有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那种可以前进但难以撤退的地形叫“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
在“挂”形地形中,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应迅速出击打败它;
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但如果敌人有防备,出击无法取胜,就很难返回,对我方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凡是对我军出击不利,对敌军出击也不利的地方,叫“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
在“支”形地区,即使敌人用利益引诱我们,也不要轻易出击;
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最好是假装撤退,等敌军出来一半时,我军突然发起攻击,这样更有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在“隘”形地形中,如果我军先占据,就要用重兵守住隘口,等待敌人来攻;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如果敌人已先占据隘口并用重兵防守,那就不要进攻,如果敌人没有重兵防守,就迅速攻占它。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在“险”形地形中,如果我军先占领,就要占据高地和向阳的地方,等待敌人来攻;
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如果敌人已经占领,那就主动撤退,不要贸然进攻。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在“远”形地形中,双方实力相当,不宜主动挑战,勉强求战对我方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
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
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是将帅的重要责任,必须认真研究。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军队失败的情况有六种,走、弛、陷、崩、乱、北。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这六种情况都不是天灾造成的,而是将帅的过失所致。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在敌我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如果硬要去攻打十倍于我的敌人而导致失败,这叫“走”。
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
士兵强悍,但将领懦弱,导致失败的,叫“弛”,将领能力强,但士兵怯弱,导致失败的,叫“陷”。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部将怨怒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其能力加以控制,从而导致失败的,叫“崩”。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主将软弱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力,士兵无所适从,布阵混乱无章,导致失败的,叫“乱”。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主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部队作支撑,导致失败的,叫“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
以上六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军队失败。
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不可不深思。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正确判断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是否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些都是将帅的职责。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懂得这些道理并用来指导作战,就能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失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
所以,如果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确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打;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如果根据实际情况无法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一个优秀的将帅,应该进不贪图战胜的功名,退不回避罪责,只求保全国家和军队,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
将帅对待士卒能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士卒就可以跟随将帅赴汤蹈火;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将帅对待士卒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与将帅同生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但如果对士卒过于溺爱而不加使用,一味纵容而不能驱使,违反纪律也不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像“骄子”一样,是无法用来打仗的。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
只了解我军能打,却不了解敌军不能打,取胜的可能性只有一半;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只了解敌军能打,却不了解我军不能打,取胜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
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了解敌军能打,也了解我军能打,却不了解地形不适合作战,取胜的把握仍然只有一半。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行动起来目标明确,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
故曰:
所以说: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了解敌方,了解我方,就能百战不殆;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了解天时,了解地利,胜利就不可穷尽了。
〔先居高阳〕先,指抢先。高阳,地势高而朝阳的地方。
〔利粮道,以战〕选择有利于保持粮道通畅的地方作战。
〔出而胜之〕出,出击出战。出而胜之,这里的意思是指出战可以取得胜利。
〔地虽利我〕敌军以利益为诱饵来引诱我军。
〔盈之以待敌〕盈,充盈。盈之以待敌,在山间峡谷的“隘形”地带,我军抢先占据了有力地形必须用充盈的兵力堵住隘口,以等待敌军前来进攻。
〔盈而勿从〕“盈”指敌军兵力充盈。从,跟从,这里引申为进攻。盈而勿从,当敌军已用充足的兵力把守住山隘口时,我军就不能进行攻击。
〔地之道〕这里是指用兵打仗,利用地形的原则。
〔将之至任〕至任,最重大的任务。将之至任,为将者最大的责任。
〔兵有走者〕兵,指败兵。走,指逃走。兵有走者,一种临敌败逃的兵。
〔有驰者〕弛,松弛。
〔弛者〕指兵有驰者,即指一种士气不高,纪律涣散难以约制的军队。
〔有崩者〕一种崩溃四散的军队。
〔有乱者〕一种官兵关系混乱紧张,列队杂乱无章的军队。
〔有北者〕一种一遭战斗,便必打败战的军队。
〔夫势均已一击十曰走〕在双方指挥水平战斗力乃至所处地形都相当的情况下,却以我方一成兵力去对付敌方十倍于我的兵力,必然会寡不敌众,见敌就跑,这就叫“走兵”。
〔吏强卒若曰陷〕将吏勇敢,但士卒怯弱,没有战斗力,对敌作战,终将陷入覆没。这就叫“馅兵”。
〔对敌怼而自战〕怼,愤怒。对地怼而自战,对敌人满怀怨愤而擅自出战。
〔将不知其能〕统帅部队的主将不了解下面高级军官的才能。
〔兵无选锋〕打战时,没有经过挑选的精锐先头部队。
〔兵之助〕兵,指用兵打仗。兵之助,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
〔计险厄远近〕算计地形的险要和路途的远近。
〔战道必胜〕按照战争自身的规律办事,必然会取得胜利。
〔主曰无战〕君主讲不能战。
〔可与之赴深溪〕可以与人共患难。
〔爱而不能令〕虽然很疼爱他们却又不能命令他们。
〔知吾卒之可以击〕了解自己的军队可以作战。
〔动而不迷〕采取某种军事行动却不致发生迷误。
〔举而不穷〕举措千变万化,没有穷尽。
〔胜乃可穷〕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
孙子曰:凡处军 、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