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
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燕人畔,王曰:“
燕国人叛乱,齐国的国君说:“
吾甚惭于孟子。”
我对孟子感到非常惭愧。”
陈贾曰:“
陈贾说:“
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大王不要担忧,大王认为自己跟周公,两人之中谁能做到既仁又智呢?”
王曰:“
齐王说:“
恶!
奇怪!
是何言也!”
这是说的什么话!”
曰:“
陈贾说:“
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
周公派遣管叔监管殷商的后裔,管舒凭借殷商的后裔而叛乱。
知而使之,是不仁也;
周公知道管叔会叛乱却派遣他,这是不仁;
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不知道管叔叛乱而叛乱,这是不智。
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
仁和智,是周公都没有做到周全的,更何况是大王呢?
贾请见而解之。”
陈贾希望去见一见孟子而向他解释。”
见孟子问曰:“
陈贾见到孟子之后问道:“
周公何人也?”
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呢?”
曰:“
孟子说:“
古圣人也。”
是古代的圣人啊。”
曰:“
陈贾说:“
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
周公派遣管叔监管殷商的后裔,管叔凭借殷商的后裔而叛乱,有这样的事吧?”
曰:“
孟子说:“
然。”
是这样的。”
曰:“
陈贾说:“
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周公知道管叔将会叛乱却还要派遣他去做此事吗?”
曰:“
孟子说:“
不知也。”
不知道。”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陈贾说,“如此说来,圣人尚且也有过错吧?”
曰:“
孟子说:“
周公,弟也;
周公,身为兄弟;
管叔,兄也。
管叔,身为兄长。
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周公有这样的过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况且古代的君子,有过错就会改正;
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如今的所谓君子,有过错却顺从自己的过错。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
古代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好比是日食月蚀,民众都会看到;
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等到君子更改了错误的时候,民众都会敬仰他。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
如今的所谓君子,岂止是顺从自己的错误。
又从为之辞。”
而且还随后给自己寻找借口。”
。
〔燕〕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
〔畔〕通“叛”。
〔惭〕惭愧。
〔陈贾〕人名,齐国大夫。
〔无〕不要。
〔患〕担忧。
〔以为〕认为。
〔与〕跟。
〔孰〕谁,哪一个。
〔恶〕表示惊叹。
〔是〕这。
〔何言〕说的是什么话。
〔管叔〕周武王的弟弟,
〔监〕监督管理。
〔殷〕雌指殷商的后裔。
〔以〕凭借。
〔使〕任用。
〔是〕此。
〔未之尽〕没有全部做到。
〔王〕指齐国国君。
〔解〕解释。
〔诸〕之乎。
〔然〕确实如此。
〔与〕语气词,同“欤”。
〔然〕如此。
〔且〕尚且。
〔过〕过错。
〔与〕语气词,同“欤”。
〔日月之食〕日食月蚀。
〔及〕等到。
〔更〕更改。
〔仰〕敬仰。
〔徒〕仅仅。
〔顺之〕指顺从过错。
〔从〕随后。
〔为之辞〕替自己找借口。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