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齐人伐燕,胜之。
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
宣王问曰:“
齐宣王问道:“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
不取,必有天殃。
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
取之,何如?”
占领它,怎么样?”
孟子对曰:“
孟子回答说:“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
岂有他哉?
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
避水火也。
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
齐人伐燕:公元前年(齐宣王五年),燕王哙将燕国让给他的相国子之,国人不服气,将军市被和太子平进攻子之,子之反攻,杀死了市被和太子平,国内一片混乱。齐宣王趁机进攻燕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五旬而举之:据《战国策。燕策》记载,当齐国的军队攻打燕国时,燕国“士卒不战,城门不闭”,因此齐国军队五十天就攻进了燕国的首都,杀死了燕王哙和子之。
不取,必有天殃:因齐宣王认为他攻打燕国太顺利,“人力不至于此”,是天意。所以,如果不占领它就是违背天意,必有灾殃。它是当时人流行的观念。
武王是业:指武王灭纣。
文王是也:指文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然服事殷商而没有造反。
箪:盛饭的竹筐。食:饭。浆:米酒。
运:转。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