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
孟子说:“
仁则荣,不仁则辱;
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
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
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
《诗》云:
《诗经》说: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趁着天晴没阴雨,剥些桑树根上皮,补好窗子和门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现在你们下面人,有谁还敢欺侮我?’
孔子曰 :’
孔子说: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写这首诗的人很懂得道理呀!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却趁着这个时候享乐腐化,这是自己寻求祸害。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祸害和幸福都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诗》云:
《诗经》说: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太甲》曰:“’
《尚书·大甲》说:
天作孽,犹可违;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
自作孽,不可活。
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此之谓也。”’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①闲暇:指国家安定无元内忧外患。②《诗》云:引自《诗经?邪风?鸱鸦》。③迨(dai):趁着。④彻:剥取。桑土(du):桑树根;土同“杜”,东齐方言说“根”为“杜”。⑤绸缪(mou):缠结。牖(you):窗子;户:门。③下民:民义同“人”。这里的诗句是以鸱鸦(一种形似黄雀而身体较小的鸟)的口吻,其巢在上,所以称人为“下民”。(7)般(pan):乐。怠:怠情。敖:同“邀”,指出游。(9)《诗》云:引自《涛经?大邪?文王》。③永:长久;言:语助同,大义。配:合。命:天命。(10)《太甲》《尚书》中的一篇。(11)违:避。(12)活:“逭” (huan)的借字,“逃”的意思。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