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诸子喻山水》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先秦诸子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六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七八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诸子喻山水》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子曰:“
      孔子说:“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便停止不前;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我便继续前进。”
    《论语·子罕》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
    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韩非子·大体》
    《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管子·形势解》
    《管子·形势解》
      子曰:“
      孔子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
    知者动,仁者静;
    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
    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论语·雍也》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
      孔子站在河边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论语·子罕》
    《论语·子罕》
      徐子曰:“
      徐子问:“
    仲尼亟称于水,曰:“
    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
    水哉,水哉!”
    水啊!”
    何取于水也?”
    ,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曰:“
      孟子说:“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七八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离娄下》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
      孟子说:“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
      最高的善像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老子》第八章
    《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才使它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老子》第六六章
    《老子》第六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老子》第七八章
    《老子》第七八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作战的方式要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孙子·虚实篇》
    《孙子·虚实篇》

    注释


    〔乐〕喜悦,愉快。乐于,乐意。安乐。泛指声色。姓。liáo通“疗”。见“乐饥”。luò见“乐乐“﹑“乐托”。yào喜好。yuè音乐。乐器。乐经。儒家六经之一。乐工。姓。饥,昌安贫道,《古代汉语词典》

      图片版
      诸子喻山水

      先秦诸子(先秦)

      暂无
      先秦诸子相关作品
      诸子喻山水-先秦诸子(先秦)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