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题记:
魏安嫠王二十年(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首都邯郸,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救赵,接着又受秦王的威胁而令晋鄙按兵不动。信陵君使魏王宠爱的如姬从宫中窃得调兵的虎符,杀晋鄙而夺取其兵权,救赵胜秦。信陵君自知此举激怒了魏王,所以留在赵国,赵孝成王与平原君(赵国之相,信陵君的姐夫)商量,打算将五个城邑封给信陵君。信陵君听说此事,自以为有功劳而面有骄色,于是唐雎就说了这番话,劝他不要自以为有德于人而居功自傲,而应该更为谦虚谨慎。 [3]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
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
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
信陵君曰:“何谓也?”
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知道;
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
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
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你的教诲。”
“
①唐雎:唐雎(jū),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
②说:shui(第四声),游说之意。
③信陵君杀晋鄙:指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之事。
④破:打败,打垮。
⑤存: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
⑥憎:憎恨,讨厌,厌烦等不好的方面。
⑦德:恩惠。这里指别人对自己好的的方面。
⑧卒然:“卒”通“猝”,突然。
⑨谨:郑重。
⑩受教:接受教诲。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
卫嗣君病。富术谓殷顺且曰:“子听吾言也以说君,勿益损也,君必善子。人生之所...
卫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见。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许之以百金。梧下先生曰:“...
秦攻卫之蒲,胡衍谓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为秦乎?以为魏乎?为魏则善,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