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祭公谏征犬戎》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左丘明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祭公谏征犬戎
春秋鲁国-左丘明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题记: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祭公谏征犬戎》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
      周穆王将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
    不可。
    不行。
    先王耀德不观兵。
    先王显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兵力是储存起来到一定时候动用的,一动用就使人畏惧;
    观则玩,玩则无震。
    炫耀武力就会滥用,滥用就不能使人畏惧。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
    所以周文公的《诗经·周颂·时迈》说:“
    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将兵器好好收藏,将弓箭藏在皮囊;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
    我们君王寻求美德,施予这华夏之邦。
    允王保之。
    君王定能保持天命久长。’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先王对于百姓,努力端正他们的德行,使他们的性情更加宽厚;
    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
    扩大他们的财源,改进他们的工具;
    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指明利害的方向,用礼法整顿他们,使他们追求利益而避免祸害,怀念恩德而畏惧威力,所以能保证周王室世代相承,日益壮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从前我们先王世代做农官之长,服事虞、夏两朝。
    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到夏朝衰落的时候,废除了农官,不再致力于农业,我们先王不窋,因而失去了官职,隐藏到戎狄中间。
    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
    他仍然不敢怠慢祖业,时常称道祖先的功德,继续完成祖先留下的事业,研习祖先的训令和典章;
    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早晚谨慎勤恳,忠实地遵守,诚恳地奉行,世代继承祖先的功德,不辱前人。
    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
    到了武王,发扬前代光明的德行,再加上仁慈与温和,事奉神灵,保养百姓,莫不欢欣喜悦。
    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商王帝辛,大为百姓所憎恶,百姓不能忍受,欣然拥戴武王,在商朝国都郊外的牧野地方作战。
    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这不是先王致力于武力,而是为了尽力体恤百姓的痛苦,除掉他们的祸害。
      夫先王之制:
      先王的制度:
    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王畿以内五百里的地方称甸服,王畿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侯服,侯服以外至卫服以内的地方称宾服,宾服以外的蛮、夷地方称要服,要服以外的戎、狄地方称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甸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高、曾祖的祭品,宾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方的诸侯则朝见天子。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祭祖父、父亲的祭品一日一次,祭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祭远祖的祭品一季一次,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朝见天子一生一次,这是先王的遗训。
    有不祭,则修意;
    如有不逐日进贡的,天子就修省内心;
    有不祀,则修言;
    有不按月进贡的,天子就修明法令;
    有不享,则修文;
    有不按季进贡的,天子就修明礼仪;
    有不贡,则修名;
    有不进岁贡的,天子就修明尊卑名分;
    有不王,则修德。
    有不朝见的,天子就修明德行。
    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
    这几个方面依次做到而仍有不来的,天子就修明刑法。
    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这时就有惩罚不逐日进贡的,讨伐不按月进贡的,征讨不按季进贡的,责备不进岁贡的,晓谕不来朝见的。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这时也就有惩治的法律,有攻伐的军队,有征讨的装备,有严厉谴责的命令,有用文字晓喻的文告。
    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发布命令,公布文告,而再有不来的,天子就在德行上增强修养,不让百姓到远方去受苦。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所以近处的诸侯无不听命,远方的诸侯无不归顺。
    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
    现在大毕、伯士一去世,新即位的犬戎国君就带着贡品前来朝见,天子却说:“
    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
    我一定要以不享的罪名征讨他’,并且向他炫耀武力,这样做恐怕会废弃先王的遗训,而使朝见天子之礼濒于破坏吧?
    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我听说那犬戎国君秉性敦厚,能遵循祖先的遗德,遵守终生朝见一次之礼,专一不二,他们会有防御我们的准备的。”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穆王不听,去征战犬戎,只得到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带回来了。
    自是荒服者不至。
    从此以后,荒服地方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注释

    〔穆王〕周穆王,前一〇〇一年~前九四七年在位。他与犬戎徐戎都进行过战争。后来的《穆天子传》写了他西游的故事传说。
    〔犬戎〕古代西北戎人的一支。
    〔祭公谋父〕周公的后代。祭,封邑名。谋父,是字。时为周王卿士。
    〔耀德〕光大德治。
    〔观兵〕显示兵威。
    〔戢〕聚,集结。下文“载戢干戈”的“戢”,收藏。
    〔周文公〕周公姬旦,“文”是他的谥号。
    〔《颂》这里指《诗经·周颂·时迈》篇。古代相传,此诗是歌颂武王巡狩诸侯的乐歌,周公所作。
    〔载〕句首助词。
    〔櫜〕收藏盔甲弓矢的器具。这里作动词用,收藏。
    〔肆〕传布。
    〔时〕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
    〔夏〕华夏族,这里指中国。
    〔茂〕勉励。
    〔阜〕丰富,盛多。
    〔文〕这里指法典。
    〔后稷〕周民族的始祖,姓姬名弃。传说他善种百谷,帝尧命他为农师(后稷)。其子孙世袭后稷的官职。
    〔夏之衰〕指夏启之子太康因溺于游畋而失帝位。
    〔不窋〕弃的后代。
    〔翟〕通“狄”。
    〔纂〕同“缵”,继续。
    〔绪〕前人未竞的事业。
    〔恪〕谨慎。
    〔惇〕敦厚。
    〔奕世〕累代。
    〔载〕承受。
    〔忝〕玷污。
    〔武王〕周武王姬发,周文王之子。灭掉商朝,成为西周王朝的建立者。
    〔帝辛〕商纣王,名辛。
    〔商牧〕商朝都城朝歌的郊外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
    〔恤〕怜悯。
    〔隐〕痛苦。
    〔邦内甸服〕指天子直辖地区,人民为天子种田纳租税。甸,治田。服,服侍于天子。
    〔侯服〕天子分封给诸侯的土地。
    〔侯卫宾服〕介于诸侯与边疆地区之间的土地。卫,卫畿,保卫王畿的地区。宾,朝见。
    〔要〕通“徼”,边境。
    〔荒服〕在要服之外。荒,边远。当地民族因迁徙无常,只在首领更换或中原王朝新王嗣位时,入朝一次。
    〔修意〕检查自己的意图。
    〔修言〕检查自己的言论号令。
    〔修文〕检查国家的法令制度。
    〔修名〕检查尊卑的名号。
    〔修德〕检查自己的德行。
    〔大毕伯仕〕犬戎族的两个君主。
    〔享〕享献,即每季一次向天子贡献祭品,本是“宾服”诸侯的职分,这里用来责备“荒服”的犬戎,是妄加罪名。
    〔树〕建立。
    〔惇〕敦厚。也有人认为树惇是犬戎君长的名字。
    〔守终〕指能守住终生入朝一次的职分。
    〔纯固〕专一。

      图片版
      祭公谏征犬戎

      左丘明(春秋鲁国)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左丘明相关作品
      单子知陈必亡-左丘明(春秋鲁国)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

      襄王不许请隧-左丘明(春秋鲁国)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

      祭公谏征犬戎-左丘明(春秋鲁国)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

      子产论政宽猛-左丘明(春秋鲁国)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子革对灵王-左丘明(春秋鲁国)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