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
狙亦得公之心。
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
先诳之曰:“
就先骗猕猴们:“
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
众狙皆起怒。
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
俄而曰:“
都跳了起来。
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
众狙皆伏而喜。
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作者佚名。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