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朝三暮四》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佚名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朝三暮四
未知-佚名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朝三暮四》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
    狙亦得公之心。
    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
    先诳之曰:“
    就先骗猕猴们:“
    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
    众狙皆起怒。
    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
    俄而曰:“
    都跳了起来。
    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
    众狙皆伏而喜。
    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图片版
      朝三暮四

      佚名(未知)

      作者佚名。

      佚名相关作品
      吴孙皓初童谣-佚名(未知)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

      战城南-佚名(未知)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

      刻舟求剑-佚名(未知)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

      杂曲歌辞·盖罗缝-佚名(未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尚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音书杜绝白...

      杂歌谣辞·得宝歌-佚名(唐代)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那。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