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的原文打印版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未知-经文

  尔时,太上老君于永寿元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辰,再降于成都太昊玉女修丹之所,地神复涌玉局宝座,于是老君昇(同“升”)于座中。告天师曰:“此经乃九天八极之真文,三清三境之上道,乃元始天尊昔经历于七万亿劫,天地始终,人命生死,五运变迁,万汇兴衰。而天尊于今犹宴座景云之上,上清之境。修炼至真,敷扬妙道,悯念羣(同“群”)生,大慈不舍,吾昔得传付是经,今当授之于汝,汝宜选奉道之士,谨修持之人。”
  天阳地阴,一合而生,成日月两曜。两曜行度,五纬周天,是谓七政,则七星九元北斗也。每以杓(同“勺”)随月建分,指节气二十四气、二十八宿,舍应下土七十二候、三十六禽。舍中有斗宿六星,是号“南斗六司”。与北斗七政分职,共理三才六合、八卦九宫,总辖中外百辟官品,乃紫微、太微两极都曹也。上系十二分次,天真灵神;下统十二分野,地祇主者。四渎五岳、九州八紘、名山大川、城隍社庙,中及人民羣类万物,无不计其簿籍,掌握世人善恶矣。
  北斗位处坎宫,名同月曜。降神于人,名之为魄也;主司阴府,宰御水源,将济生聚,功莫大焉。南斗位处离宫,名同日曜。降神于人,名之为魂也;主司阳官,宰御火帝,将济动用,德莫大焉。洎有天地,迄至于今,二司两极,共同陶铸万品,生成万物。注拟天人之爵禄,增减士庶之秩序,延促年龄,去留灾福,莫不由与夺也。
  所以然者,乃知阳日阴月。南北二斗,魁斗魒罡;受性水火,禀质阴阳;助天地而育物,体道德以垂光。是物而得丰也,非此孰而果能乎?人得而生也,非此而孰为乎?是故天尊殷勤悲悯,观尔寒林。一如赤子,开放救护;令保生灵,其救护法。使一切善男信女不以高卑,皆应至心,常当恭敬。若或时睹日曜月曜、南斗北斗,则郑重叩首,请乞护佑,愿赐恩福。上言呼称:“至圣至尊真宰真君。矜垂哀悯,宽赦过咎”。斯即再拜,不得怀于轻慢。
  老君曰:“尔等信善男女,能依吾所授,奉教而行者,可以消灾度厄,增福延年;保合家之团圆,祝封疆之宁谧。或欲免息塚讼,削死注生,皆当上章,投词设醮,修斋无不遂意。”
  尔时,老君为天师重说偈曰:
  南斗火官除毒害,北斗水神灭凶灾。
  一切所求皆称意,万般滞闷悉通开。
  能依经法冥心谢,必当随愿契灵台。
  凡在有情常顶礼,祸厄无因辄敢来。
  老君曰:“神真之妙,凡世难言。目见日月星斗,耳闻风雷韶雅,鼻嗅兰麝腥臊,舌点甘辛酸苦,口宣语言声音。至于手执足行,自生及老,皆不可离于水火。今凡夫见者,若不见闻,其言如甚,聩殊不知成性立生,皆是天地日月星斗与之。假于四大,正兹一气。生生之本,全系水火。水火比于道之真体,故不可暂离,可离而获存者,非人非物。”
  “吾今叮咛世之男女,说此要道。普令发心求请醮献,知有神真,信遵教示。更于四时八节,三元五腊,本命良辰,皆可上章拜表,投词献醮,请乞恩福,忏罪消灾,燃灯上香,虔心礼拜,自然获福无量。”
  南斗第一,天府司命上相镇国真君
  南斗第二,天相司录上相镇岳真君
  南斗第三,天梁延寿保命真君
  南斗第四,天同益算保生真君
  南斗第五,天枢度厄文昌炼魂真君
  南斗第六,天机上生监簿大理真君
  如是南斗六曜真君、六星童子、火铃将军,凡人转诵此经,切在至诚。虔心祷祝,无不应验。拜表上章,真圣自降,必然自获延年长生道性。
  老君曰:“此六司真君,神性急速,能倾心求请,无愿不从。神真感人心,凡事谐偶夫也。且夫万行之本,一身之原,在乎道气。保固形命,形之保在乎教法,教法之宝在乎科仪之细密。音声诚为感格,随心随形,发呼动步,灵感微妙。”
  南斗北斗,陶魂炼魄,魂既受炼,乃转生人。依吾经法,谢除已往之愆,更补方来之福。洗涤众灾,拜迎百福。若有深信之者,修斋设醮,设像庄严,香花供奉,迎请众真,真圣欢喜踊跃大降,吉祥赐福无量。
  如是太上老君演此真经将毕,天师真人与诸大弟子长跪座前,再拜礼谢,信受奉行。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全文注音拼音版
    图片版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

    ()

    暂无
    经文相关作品
    灶神宝诰

    志心皈命礼 命承北斗,位镇东厨。 为五祀之尊,得九灵之道。 作上天之耳目,司上...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北斗经

      开经玄蕴咒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   一入...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

      尔时。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玉清天中。与十方诸天帝君。会于玉虚九光之殿。...

    药师咒

    南摩薄伽伐帝 鞞殺社,窭噜 薜琉璃,伯喇婆 喝啰阇也 怛他揭多也, 阿啰喝,揭...

    上元天官宝诰

      玄都元阳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万众,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