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嵇康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

    注释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秣马:饲马。
    磻(音波):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纶:指钓丝。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筌:捕鱼竹器名。《庄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图片版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嵇康(三国·曹魏)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

      嵇康相关作品
      赠秀才入军-嵇康(三国·曹魏)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 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邕邕和鸣,顾眄俦侣。 俛仰慷慨,优...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嵇康(魏晋)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三国·曹魏)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

      琴赋-嵇康(魏晋 )

        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可以导养...

      难自然好学论-嵇康(魏晋)

        夫民之性,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而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洪荒之世,...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