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题记:
读刘桢的诗,须先了解他的为人。在建安时代,刘桢是一位很有骨气并有正气的文士。据《典略》记载,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曹操恨他“不敬”,差点砍了他的脑袋。以这样的气骨作诗,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屹立着挺拔的松树,迎着山谷间呼啸而过的狂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那么猛烈,而松枝却显得格外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任凭漫天冰霜带来无尽的凄凉寒冷,松树的身姿依然一年四季笔直端正。
岂不罹凝寒?
难道松树真的没有经历过严寒吗?
松柏有本性。
不,是因为松柏天生就具备耐寒的品性!
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
(中华书局1989年版)。从
弟,堂弟。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末诗
人,“建安七子”之一。
〔亭亭〕挺拔的样子。
〔一何〕多么。
〔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凝寒,严寒。
原始诗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通平。 注:风『一东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通平。
原始诗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古韵平仄:平平仄平通,平平仄平仄。 注:劲『二十四敬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通平通,平平通平仄。
原始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古韵平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 注:正『八庚平声』 注:正『二十四敬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通仄平,平仄平平通。
原始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古韵平仄:仄通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注:性『二十四敬去声』
今韵平仄:通仄平平平,平通仄仄仄。
重复字体: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纷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