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太学生何蕃传》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韩愈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太学生何蕃传
唐代-韩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为文说者,不可选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叹,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俱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渝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生詹曰。朱沘之乱,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

    《太学生何蕃传》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
      太学生何蕃进入太学有二十多年了,每年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
    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
    学业有成,品行高尚,从太学的学生们起都推崇称颂他,不敢和他相提并论,太学生们一同去向助教、博士,助教、博士又把他的情况上报给司业、祭酒,司业、祭酒编写何蕃的种种突出事迹达数十条。
    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
    并把这些事迹上报到礼部,而让天子知道。
    京师诸生以荐蕃名为文说者,不可选纪。
    京城众生因为荐举何蕃而写文章的人多到无法计算。
    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叹,莫为礼部。
    了解何蕃的公卿大夫很多,但没有一个在礼部当官;
    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在礼部当官的人,又大都是与何蕃合不来的,因此他的仕途未获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俱全。
      何蕃,淮南人,父母都健在。
    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
    他刚入太学的时候,大约一年回家一次,他的父母阻止了他。
    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
    这之后间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父母又劝阻了他。
    不归者五岁矣。
    他没有回家省亲已经五年了。
    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何蕃,是个非常孝顺的人,怜悯双亲年老,不能照料自己,有一天,何蕃拜别各位太学生,要返回和州去奉养父母。
    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
    太学生们无法劝阻,就把何蕃关在一个空房间里。
    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渝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在这种情况下,太学六馆的一百多太学生,又将何蕃美好的品行向太学司业阳城先生陈述,请他发布命令挽留何蕃,在这个时候,太学祭酒的职位空缺,恰逢阳城先生出任道州刺史,结果未能留住何蕃。
      欧阳詹生言曰:
      欧阳詹先生说:“
    蕃,仁勇人也。
    何蕃,是个仁义勇敢的人。”
    或者曰:
    又有人说:“
    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
    何蕃在太学读书,太学生们不敢做不仁义的事,埋葬那些死后丧事无人料理的人,怜悯他们的孤儿并养育他们,不管别人恩惠大小,一定要尽力报答。
    斯其所谓仁欤。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仁吧!
    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
    何蕃看起来力气不能承受他的身体,相貌不能承受他的内心,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现在哪里啊。”
    欧阳生詹曰。
    欧阳詹先生说:“
    朱沘之乱,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朱洮作乱之时,太学生们发动起来想要跟随叛军,他们来请何蕃前往,何蕃态度严肃、神色严厉地训斥了他们,所以太学六馆的读书人没有跟从作乱,这难道不是他的勇敢吗!”
      惜乎!
      可惜呀!
    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
    何蕃处于卑下的地位,他可以影响到别人的道德、学问都传布不广。
    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
    把他比作水的话,他算是沼泽,不算是河流吧!
    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
    河流地势高,沼泽地势低,地势高的流动,地势低的停止。
    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
    所以何蕃的仁义,充实于他的内心,在太学施行,善行积累得很多,但所施用的范围不够广远。
    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
    天将下雨,水汽蒸发上升,无论高低的河川沼泽溪流的水汽都可以蒸发而化为云雨,既然这样,那么沼泽的水不是也有它可施展抱负之处吗?
    抑有待于彼者欤?
    或者是有待于那特定的条件呢?
    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
    所以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这样以后才能有所建树。
    独何蕃欤!
    难道只是何蕃是这样吗!
    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
    我因此说了以上这些话,也是不让何蕃的事迹没有流传。

    注释


    〔举将〕同:舉將《辞源》

      图片版
      太学生何蕃传

      韩愈(唐代)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

      韩愈相关作品
      晚春-韩愈(唐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初春小雨-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

      春雪-韩愈(唐代)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 ...

      师说-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五箴-韩愈(唐代)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