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答元侍御书》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韩愈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答元侍御书
唐代-韩愈

  九月五日,愈顿首,微之足下:前岁辱书,论甄逢父济识安禄山必反,即诈为喑弃去。禄山反有名号,又逼致之,济死执不起,卒不污禄山父子事。又论逢知读书,刻身立行,勤己取足,不干州县,斥其馀以救人之急。足下繇是与之交,欲令逢父子名迹存诸史氏。
  足下以抗直喜立事,斥不得立朝,失所不自悔,喜事益坚。微之乎,子真安而乐之者!谨详足下所论载,校之史法,若济者固当得附书。今逢又能行身,幸於方州大臣以标白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赫然惊人。逢与其父俱当得书矣。
  济逢父子自吾人发《春秋》,美君子乐道人之善。夫苟能乐道人之善,则天下皆去恶为善,善人得其所,其功实大。足下与济父子俱宜牵联得书。足下勉逢令终始其躬,而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愈既承命,又执笔以竢。愈再拜。

    《答元侍御书》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九月五日,愈顿首,微之足下:
      九月五日,韩愈顿首:
    前岁辱书,论甄逢父济识安禄山必反,即诈为喑弃去。
    微之足下,前年承蒙您寄信给我,读到甄逢的父亲甄济,觉察出安禄山一定会谋反,便假装成了哑吧而离去。
    禄山反有名号,又逼致之,济死执不起,卒不污禄山父子事。
    安禄山谋反以后,因为甄济有名望,又他招罗他,他死也不肯前往,终于没有受污于安禄山父子造反之事。
    又论逢知读书,刻身立行,勤己取足,不干州县,斥其馀以救人之急。
    又读到甄逢,他知道阅读书籍,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行,刻苦勤奋,俭朴自足,不干渴州县官府,散斤自己多余的来拯救他人的危急。
    足下繇是与之交,欲令逢父子名迹存诸史氏。
    足下因此同他交往,想让甄逢父子的声名事迹为史官所记存。
      足下以抗直喜立事,斥不得立朝,失所不自悔,喜事益坚。
      足下因为抗颜直言喜欢管事而遭到贬斤,不能够在朝廷做官,但您并不因此而后悔,更加喜欢揽事。
    微之乎,子真安而乐之者!
    微之啊,您是真的安然而乐于此道!
    谨详足下所论载,校之史法,若济者固当得附书。
    请让我详细地叙述足下所论述、记载的,把它同史法相比较,像甄济这样的人本来应当载于史书;
    今逢又能行身,幸於方州大臣以标白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赫然惊人。
    现在甄逢又能射身行道,为方州大臣所亲信而宣扬他死去的父亲的事迹,传听到天下人的耳朵里,达到天子那儿,追加他的父亲为四品官,赫赫然令人惊讶:
    逢与其父俱当得书矣。
    甄逢和他的父亲都应当载人史书。
      济逢父子自吾人发《春秋》,美君子乐道人之善。
      甄济、甄逢父子两人(的记载)从我们这里开始。
    夫苟能乐道人之善,则天下皆去恶为善,善人得其所,其功实大。
    《春秋》称赞君子乐于称道他的善行,假如能乐于称道他人的善行,那么天下人都会去掉恶行而去做善事,行善之人得到他应该有的,这功劳实在是大。
    足下与济父子俱宜牵联得书。
    足下与甄济父子都应该一起载人史册。
    足下勉逢令终始其躬,而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足下勉励甄逢让他射行善道,善始善终,而足下年纪正当壮年,继承道德,应该大书特书、多次记载而不是只记载一下而已。
    愈既承命,又执笔以竢。
    我已经领命,拿着笔等着。
    愈再拜。
    韩愈再拜。

    图片版
    答元侍御书

    韩愈(唐代)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

    韩愈相关作品
    晚春-韩愈(唐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初春小雨-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

    春雪-韩愈(唐代)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 ...

    师说-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五箴-韩愈(唐代)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