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送高闲上人序》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韩愈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送高闲上人序
唐代-韩愈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于心。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庖丁治牛,师旷治音声,扁鹊治病,僚之于丸,秋之于奕,伯伦之于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其胾者也。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为旭有道,利害必明,无遗锱铢,情炎于中,利欲斗进,有得有丧,勃然不释,然后一决于书,而后旭可几也。今闲师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胶。是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然吾闻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闲如通其术,则吾不能知矣。

    《送高闲上人序》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于心。
      如果能将技巧与智慧运用到某事中去,做到心手相应,精力集中,那么就会意志坚定,始终如一,即使有外物干扰,也会毫不动心。
    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庖丁治牛,师旷治音声,扁鹊治病,僚之于丸,秋之于奕,伯伦之于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其胾者也。
    尧、舜、禹、汤始理天下,养由基苦练射术,庖丁精研宰牛,师旷研究声律,扃鹊专注于医术,熊宜僚一心于戏弹丸,弈秋潜心于研究棋艺,刘伶痴迷于酒,以此为乐而终身不觉厌倦,哪里还有空闲去喜欢别的东西呢,那些不能专注于本业而见异思迁的人,是不可能登堂入室,尝到美味佳肴的。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
      过去张旭擅长写草书,不涉其他技艺。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喜怒、窘困、忧悲、愉悦、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每有心动,就一定会借助草书表露出来。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观察事物,看到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等,天地间事物的错综变化,或喜或惊,都寄寓在草书中。
    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所以张旭的书法,灵动如鬼神,难以捉摸,他的书法终身如此,他也因此扬名于后世。
      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
      如今高闲在草书方面,有张旭的精神吗?
    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
    仅学其外在,未得到其精神,不算学到了张旭草书的真东西。
    为旭有道,利害必明,无遗锱铢,情炎于中,利欲斗进,有得有丧,勃然不释,然后一决于书,而后旭可几也。
    学习张旭要有法,利害要分明,不要遗漏任何细枝末节,情感要发于内心,有取有合,大胆释放,然后挥毫而书,之后才可以接近于张旭。
    今闲师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胶。
    现在高闲进入佛门,明生死之理,超然物外。
    是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
    他的内心必定淡然无波澜;
    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
    他处世,必定泰然无所求。
    泊与淡相遭;
    恬静与闲适相结合。
    颓堕委靡;
    则颓废、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溃败不可收拾;
    其表现于书法。
    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
    能不毫无生气吗?
    然吾闻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闲如通其术,则吾不能知矣。
    但我曾听说佛家善于应变,多有技能,高闲若能精通于此,那么他的成就我就无法推知了。

    图片版
    送高闲上人序

    韩愈(唐代)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

    韩愈相关作品
    晚春-韩愈(唐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初春小雨-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

    春雪-韩愈(唐代)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 ...

    师说-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五箴-韩愈(唐代)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