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正月十五夜》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苏味道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题记:

苏味道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居洛阳次北宣风坊。此诗大约作于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705年),描写的即是武则天时期神都元夜的景象。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即大足元年正月,701年)。

    《正月十五夜》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


    ①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②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2]  。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3]
    ③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④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⑤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⑦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⑧落梅:曲调名。
    ⑨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⑩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5]  。
    ?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参考资料:
           1、        傅熹年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2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第354页                          2、        邓楚栋,邓亚文编注,五朝千家诗(上)唐代千家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01,第100页                      

      图片版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唐代)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

      苏味道相关作品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