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题记: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弟子们,从宏观角度看,色和空没有区别,从微观角度看,空与色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尽管你反复透彻地去领受、深思、认知和识别,其结论仍然不变。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弟子们,凡有形象和无具体形象的事物,其本质都具有空性和可变的特点,不参在生长灭亡、肮脏洁净、增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所以,空中没有色的实体,没有对色的思维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要归于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要归于空,没有六根六尘的界限和其被认识的界限,心中没有不明白、不自觉和因不明白而烦恼的影子,知直到没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没有累积恶因所造成的苦果,没有修炼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萨因为运用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的缘故,清净的心没有一丝挂念,没有挂怀和障碍就免除了恐惧害怕,便脱离了异想天开的梦幻杂念,最终觉悟得道而成正果。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果位。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所以确认,到达彼岸的大智慧是修炼中最神圣的准则,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无与伦比的规范,能真实而不虚妄地将全部苦难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记“般若波罗蜜多”这句真言。
即说咒曰:
既然如此。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便号召众生,去吧,去吧,彼岸是归宿,为修我佛,赶快用行动去成就无上正觉吧。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