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书评》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李煜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书评
唐代-李煜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高千古。柔兆执徐暮春之初,清辉西阁因观《修禊叙》,为张洎评此。
  

    《书评》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
      善书法者,各得王右军的一部分技巧和风格。
    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
    虞世南得其秀美和谐而失其卓异豪迈;
    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
    欧阳询得其力度而失其温润清秀;
    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
    遂良得其意趣而失其变化;
    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
    薛稷得其清丽而失于窘迫拘束;
    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
    颜真卿得其筋力而失于粗野鲁莽;
    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
    柳公权得其骨力而失于蛮横不;
    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
    徐浩得其丰美而失于俗气;
    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
    李邕得其气韵而失于变化不足;
    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
    张旭得其要领而失于狂乱;
    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王献之几乎得到了王右军真传,但是失于笔势惊急,没有含蓄从容的姿态。
    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高千古。
    这都是历代珍视的经验,足以卓绝千古。
    柔兆执徐暮春之初,清辉西阁因观《修禊叙》,为张洎评此。
    丙辰暮春之初,在清辉西阁因观赏王右军《兰亭集序》,为张泊论之。
      
      。

    注释

    ①法书: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因其为学习的楷模而称法书。

    ②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书学众家而兼得其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名。传见《晋书》卷八〇。

    ③虞世南:字伯施(558—638),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仕隋为秘书郎,入唐官至秘书监。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学书而得王氏家法,为著名书法家。唐太宗每称赞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同、书輸。传见《旧唐书》卷七二。

    ④欧阳询:字信本(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仕唐官至太子更率令。他酷爱书法,博览古今,自成大家。传见《旧唐书》卷一八九。

    ⑤褚遂良:字登善(596—65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仕唐官至吏部尚书。其书法少学虞世南,长述王羲之,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传见《旧唐书》卷八〇。

    ⑥薛稷:字嗣通(649—713),蒲州汾阴(今山西宝鼎)人。仕唐官至礼部尚书。他是魏征的外孙,自幼练习书法,临仿虞、褚之名帖,长而名满天下。传见《旧唐书》卷七三。

    ⑦颜真卿:字清臣(708—784),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仕唐官至太子太师,赠司徒,封鲁郡公。为人忠恳正直,刚强不屈,为李希烈所杀。天下尊其人,不称名,呼为“鲁公”。他是唐代书法大家,其书遒劲妩媚,有金石气,一改初唐士人专习二王之风。传见《旧唐书》卷一二八。

    ⑧柳公权:字诚悬(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仕唐官至太子少师。初学二王,又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而自成一家。传见《旧唐书》卷一六五。

    ⑨徐浩:字季海(703—782),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仕唐官至太子少师,封会稽郡公。其父峤之是著名的书法家,徐浩自幼得其真传,长而有名,尝书屏二十四幅,八体兼备,草隶尤工,世状其书日:“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传见《旧唐书》卷一三七。

    ⑩李邕:字泰和(678—747),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其书初学王羲之,后自有心得而笔力一新,人称“书中仙手”。长于碑颂铭文,时人求之,不吝重金。传见《旧唐书》卷九〇。

    ⑪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玄宗时官至右率府长史。他尤善草书,性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挥笔狂书,或以头濡墨而书,人呼为“张颠”。传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⑫献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之子。仕晋官至中书令。幼习羲之书法,后习张芝,精研揣摩,自成一家。其书名与父亲并肩,人称“二王”。传见《晋书》卷八〇。

    ⑬敻(xiòng):高超。

    ⑭柔兆: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柔兆是天干中丙的别称。《淮南子·天文》:“辰在丙曰柔兆。”地支在辰称执徐。《尔雅·释天》:“(大岁)在辰曰执徐。”此年为丙辰,时当公元956年。暮春:三月。

    ⑮清辉西阁:南唐王官中有清辉殿。西阁,殿中藏书之所。修禊叙: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3),谢安、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会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作祓禊之游,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王羲之将诸人诗作裒为一集,并作序文,纪其事,抒其感慨。其文章与书法俱称绝妙,后世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是书法史上的名作。修禊:古代风俗。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人们要到水滨洗沐,除去宿垢,祈除不祥。

    ⑯张洎: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南唐举进士及第,授上元尉,迁监察御史。张洎才俊出众,博通经史,能言辩,李煜即位,深受信任,任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参预机密。入宋,仕至刑部侍郎。传见《宋史》卷二六七。


      图片版
      书评

      李煜(五代十国·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

      李煜相关作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十国·南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

      九月十日偶书-李煜(唐代)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

      秋莺-李煜(唐代)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

      病起题山舍壁-李煜(唐代)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李煜(唐代)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