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伯夷颂》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韩愈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伯夷颂
唐代-韩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题记:

中唐时期,官场黑暗,不少人明哲保身,与世俯仰,作者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借《伯夷颂》歌颂我行我素,卓而不群的精神。

    《伯夷颂》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
    读书人的立身行事独特,符合道义罢了,不理会别人的赞誉或批评的:
    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都是豪杰之士,也是忠实地相信自己的道并且清楚知道自己的人。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
    全家的人批评他,仍坚定执行而不迷惑的人很少。
    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
    至于一国一州的人批评他,仍坚定执行而不迷惑的,大概整个天下只有一人罢了。
    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
    若是到了全世界的人都批评他,仍坚定执行而不迷惑的,则千百年来只有一人罢了。
    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像伯夷这样的人,是穷尽天地,经历万世也不回头的人。
    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与他比较),即使光明的日月也不算亮,雄峻的泰山也不算高,宽广的天地也不算能包容。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
    当殷商要灭亡而周要兴盛时,微子这样的贤人都抱着祭祀的器具离开殷商。
    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
    武王、周公是圣人,率领天下的贤士和诸侯前去进攻殷商,未曾听说有人批评过他们。
    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
    独有伯夷、叔齐认为他们不该。
    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殷商灭亡后,天下承认周为宗主国,伯夷、叔齐二人独认为吃周的粮食是羞耻的,即使饿死也不后悔。
    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
    由此说来,他这样做难道是要博取甚么吗?
    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是因为忠实地相信自己的道并且清楚知道自己罢了。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
    现今的所谓读书人,当有一人称誉他,自以为该得到更高的赞誉。
    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
    有一人不满他,自以为别人的话未尽正确。
    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
    他可以独自批评圣人而自以为是到如此的地步。
    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
    圣人的行事是万世的标准啊。
    余故曰:
    所以我认为:
    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好像伯夷这样的人,是立身行事独特,穷尽天地,经历万世也不会回头的人啊。
    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虽然这样,如果没有他们二人,乱臣贼子便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后来的世代了。

    注释

    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叔齐为其弟。姓罗,名允,字公信,“夷”是其谥号。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谦让,不愿自立为君,最后共同弃国而走。周武王讨伐残暴的殷纣王,他们认为是“以臣弑君”,曾谏”武王灭殷后,两人躲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特立独行:谓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

    适:适合,符合。

    义:儒家所倡导的道义。

    是非:肯定或否定。是,认为正确,肯定;非,认为不正确;否定,非难,责怪。

    笃:深厚,坚定。

    自知明:意思是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

    乃:只,仅仅。

    穷天地、亘(gèn)万世:穷尽于天地之间,横贯于古今万世。穷:穷尽;亘:横贯,贯通。

    昭:明显,显著。

    崒(zú):高,险峻。

    巍:文中是宽广有容的意思。

    微子:殷纣王之兄。

    贤:德才兼备。

    祭器:祭祀用的礼器。古人重祭祀,故常把祭器作为传国重器。

    去之:离开殷纣王。

    圣:圣人,人格品德极高的人。

    从:使跟从,带领。

    乃:却。

    独:偏偏。

    宗周:即尊奉周的权威,承认周的统治权。

    沮:诋毁。

    微:无,没有。


      图片版
      伯夷颂

      韩愈(唐代)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

      韩愈相关作品
      晚春-韩愈(唐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初春小雨-韩愈(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

      春雪-韩愈(唐代)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 ...

      师说-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五箴-韩愈(唐代)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