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题记:
《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风》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原始诗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花『六麻平声』 注:花『四纸上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通,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古韵平仄:通平平仄通,仄仄仄平平。 注:斜『六麻平声』
今韵平仄:通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重复字体: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
云端想京县,帝乡如可见。 天涯望越台,海路几悠哉。 六月飞鹏去,三年瑞雉来。 ...
紫陌追随日,青门相见时。 宦游从此去,离别几年期。 芳桂尊中酒,幽兰下调词。 ...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
落日生蘋末,摇扬遍远林。 带花疑凤舞,向竹似龙吟。 月动临秋扇,松清入夜琴。 ...
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