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韩愈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唐代-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题记:

唐宪宗元和年间,安徽寿县的董邵南到长安应进士举,屡试不第,准备投靠河北的藩镇。董与韩交谊甚厚,知董“怀抱利器”,往投河北,“必有合”然而这对韩来讲,是一种“从贼”;可董又“不得志于有司”,也正由于此,韩提笔写下了这篇有名的赠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燕赵之地自古以来就以盛产豪杰之士闻名,这些人慷慨重义,常以悲壮高歌的形象为人称道。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董生参加进士考试,几次都没能被主考官录取,心中难免郁郁不得志,他怀揣着过人的才华,决定前往燕赵地区寻找机会。
    吾知其必有合也。
    我相信他此行一定会遇到赏识他的人,得到好的机遇。
    董生勉乎哉!
    董生,加油吧!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像你这样怀才不遇的人,即便是一般崇尚正义、践行仁道的人都会对你心生怜惜。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更何况燕赵之地的豪杰之士,他们的仰慕仁义可是出自天性啊!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不过,我也听说过风俗会随着教化而改变,我又怎么能确定现在的风气和古人所说的完全一样呢?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姑且通过你这次的行程来验证一下吧。
    董生勉乎哉!
    董生,加油吧!
      吾因子有所感矣。
      因为你的这次出行,我产生了一些感慨。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希望你能替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前凭吊一番,并且到当地的集市上看看,是否还有像当年屠狗者那样隐于民间的有志之士?
    为我谢曰:“
    如果遇到了他们,请代我向他们转达:“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如今圣明的天子在位,正是出来做官、为国效力的时候了!”

    注释

    〔燕赵〕借指的河北一带。
    〔慷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适,到……去。兹,这。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
    〔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矧(shěn)〕何况。
    〔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与,跟随。易,改变。
    〔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
    〔聊〕姑且。
    〔卜〕测验判断。
    〔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
    〔屠狗者〕凡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高渐离,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荆轲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败后被杀。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时燕国有以屠狗为业的义士,这里泛指隐于市廛暂不得志的侠义之士。
    〔谢〕告诉。
    〔出而仕〕出来做官。

      图片版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唐代)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

      韩愈相关作品
      祭鳄鱼文-韩愈(唐代)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唐代)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祭十二郎文-韩愈(唐代)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

      原道-韩愈(唐代)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

      画记-韩愈(唐代)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一人骑执大旗前立...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