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韩愈)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唐代-韩愈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题记: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是韩愈第二次给宰相写信,此前十九日他曾给宰相谢两人第一封信,故名“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敬地再次禀告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前些日我曾呈上一封书信和所做的文章,等候您的指示已经十九天了,没有得到回音。
    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我惶恐不安不敢离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我宁愿再次领受意想不到的责备,来要求陈述完我的意见,并向您请教。
      愈闻之:
      我听说:
    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
    陷入水火之中的人,求人帮忙免除灾难,并不因为那人和自己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呼喊他、指望他。
    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而是希望在他旁边的人,即使与自己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自己死去的,就要大声赶快呼喊,希望他施行仁义。
    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
    那在他旁边的人,听见他的呼声和看见这种情形,也不会因为和他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保全他的生命。
    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
    即使与他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他死去的人,就要拼命跑去用尽力气,弄湿手脚,烧焦毛发,救起他而不会去躲避。
    若是者何哉?
    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是因为那情形确实危急,他的心情确实叫人可怜。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
      我努力学习,并且身体力行有好些年了。
    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我没有考虑道路的艰险和平坦,一直前行没有停止过,以至于陷于穷困饥饿的水深火热中,那种情形既危险又急迫,我已经大声赶快呼喊了。
    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
    阁下大概也听见和看见了,您是前来救我呢?
    抑将安而不救欤?
    还是安稳地坐着不来救呢?
    有来言于阁下者曰:“
    有人向您说:“
    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
    有人看见被水淹和被火烧的人,虽然有可以救人的办法却始终没有去救。”
    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
    阁下您认为他是个仁义君子吗?
    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如果不这样认为,那么像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君子应该动心同情的了。
      或谓愈:“
      有人对我说:“
    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
    你的话是对的,宰相是了解你的,只是时机不许可,怎么办呢?”
    愈窃谓之不知言者。
    我认为他不会讲话。
    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
    实在是他的才能不值得我们贤明宰相的推荐罢了。
    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
    至于所说的时机,本来就是处在上层地位的人所造成的,并不是上天安排的。
    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
    前五六年时,宰相向上推荐,尚且有从平民中提拔的,这和今天难道时机不同吗?
    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
    况且节度使、观察使和防御使、营田使等地位较低的官员,还能够自己荐举判官,而没有区分他已经做过官还是没有做过官的。
    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
    何况是宰相,我们君主所尊敬的人,却能说“不可”吗?
    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古时候推荐人才,有的从盗贼中选取,有的从管理仓库的人中推荐。
    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
    今天我这个平民虽然地位低贱,但还是足够和这些人相比的。
    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我的情况窘迫,言辞急切,不知道怎样斟酌才合适,只希望您稍微能施以爱惜人才的心。
      愈再拜。
      韩愈再拜。

    注释

    (1).指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二月十六日。

    (2).乡贡:唐代由州县考试合格后推选出来贡到尚书省参加进士考试的叫做“乡贡进士”。

    (3).相公:对宰相的称呼,“公”是推尊之辞。亦说官至宰相,必然封为“公”,故称“相公”。

    (4).向:以前,此指上次、前次(韩愈曾在十九天前的正月二十七日第一次上书宰相)。著:作、写。

    (5).待命:等待指示。

    (6).逃遁:逃走,此指离开。

    (7).不知所为:不知道该怎么办。

    (8).复:再,又一次。自纳:自己招惹。不测之诛:不可测度的责罚。诛:责备、责罚。

    (9).毕:完毕,尽。

    (10).左右:写信时对对方的尊称。

    (11).蹈:践踏,此指遭遇。蹈水火:遭遇到水灾、火灾。免:免除灾害。

    (12).惟:只,仅仅。

    (13).将:表示假设之词。介:处于,接近。介乎其侧:处在或接近他身旁。

    (14).苟:假如。

    (15).疾呼:急速地喊叫。仁:作动词,施以仁爱。

    (16).彼:那个。

    (17).往而全之:上前搭救保全他。

    (18).狂奔尽气:快步奔跑使尽力气。

    (19).濡(rú):沾湿,润泽。

    (20).焦:烧焦,被火烧。

    (21).辞:推卸。

    (22).是:这,这样。

    (23).势:形势、趋势。诚:实在,的确。

    (24).强学力行:奋发学习,努力实践。有年:多年。

    (25).惟:想,考虑。险夷:危险和安全。这句话的意思是,愚笨从不考虑道路的危险和平安。

    (26).息:停止。

    (27).既:已经。亟(jì).急迫。

    (28).抑(yì)

    (29).爇(ruò):点燃,焚烧。

    (30).道:办法,能力。

    (31).且:将。仁人:仁爱的人。

    (32).若:如,像。

    (33).宜:应当。

    (34).或:有人,有的人。

    (35).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指韩愈。然:对,正确。

    (36).时不可:时机不允许。何:奈何,怎么办。

    (37).窃:私自。不知言者:不了解情况的人,不懂情况的人。

    (38).材:同“才”。

    (39).固:本来。

    (40).荐闻:向上推荐。闻:奏闻。

    (41).尚:且。布衣:平民。抽擢(zhuó):选拔提升,提拔。

    (42).节度:节度使,掌管边疆地区军务、财政的大臣。观察使:掌管州县官吏政绩、兼管民事的长官。防御:防御使,掌管军事的长官,多有当地刺史兼任。营田使:掌管军队屯垦的官员。小使:与节度使、观察使相比较,地位、权力都小得多的官员,此指防御使、营田等。

    (43).判官: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的属官。

    (44).间:区别。仕:做官。

    (45).君:皇帝。

    (46).进:举荐,推荐。进人:推荐人才。

    (47). 《礼记·杂记》记载,管仲曾从盗贼中提拔两人为官。

    (48).管库:管理仓库的人。《礼记·檀弓》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赵文子在管仓库的人中提拔了七十多名人才。

    (49).贱:卑贱、低下。

    (50).方:比,比拟。

    (51).隘(ài):窘迫。蹙(cù):紧迫、急促。

    (52).惟:希望。垂怜:加以怜惜。


      图片版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唐代)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

      韩愈相关作品
      原鬼-韩愈(唐代)

        有啸于梁,从而烛之,无见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声。有立于堂,从而视之,...

      岳阳楼别窦司直-韩愈(唐代)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 ...

      祭鳄鱼文-韩愈(唐代)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

      重答张籍书-韩愈(唐代)

        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拂其邪心,增其所未高,谓愈之质有可以...

      雉带箭-韩愈(唐代)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