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秋闺思二首》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张仲素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秋闺思二首
唐代-张仲素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秋闺思二首》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注释


    (1)蔼:古同“霭”,云气。
    (2)寒螀: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汉·王充《论衡·变动》:“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螿啼,感阴气也。”此处借指深秋的鸣虫。
    (3)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4)征衣:出征将士之衣。
    (5)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古有鸿雁传书一说。
    (6)居延: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东汉有居延属国。据《元和郡县志》:居延海在甘州张掖县东北(今属内蒙)。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约17千米处。地处中央戈壁弱水三角洲。东邻巴丹吉林沙漠北缘,西界马鬃山地,南通河西走廊,北近中蒙边界。
                 

      图片版
      秋闺思二首

      张仲素(唐代)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

      张仲素相关作品
      秋夜曲-张仲素(唐代)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

      杂曲歌辞·春游曲三首-张仲素(唐代)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濛濛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骋望登香阁,争高下砌台。 ...

      春闺思-张仲素(唐代)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塞下曲五首-张仲素(唐代)

      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猎马千行雁...

      太平词-张仲素(唐代)

      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 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良。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