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商山早行》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温庭筠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 纠错评论
文字版
商山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题记: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晨起早行,故乡渐远,其中的艰难与愁苦可想而知。但诗人的感情是含蓄的,他暂且不去想旅途之苦,转而关注眼前的景物,用精练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到最真实的感受。于是有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传诵千古的诗句。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山野的情趣冲淡了羁旅的辛苦,却无法抑止思乡的愁绪。故乡弯弯的池塘,那些自在戏水的野禽,永远是梦中的常客。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商山早行》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黎明起床时,车马铃铎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响亮,茅草店沐浴着小月的余辉,脚迹依稀,木桥覆盖着早春的霜冻。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枯萎的槲叶,落满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桔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于是想起昨晚梦见杜陵的美景,一群群鸭鹅在岸边蜿蜒的湖塘里嬉戏。

    注释

     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选自《温庭筠(yún)全集校注》卷七(中华书局2007年版)。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温庭筠(约 801—866), 本 名 岐, 字 飞 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
    〔征铎(duó)〕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 游 客 ”, 这 里 的“ 杜 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凫(fú)〕野鸭。
    〔回塘〕边沿曲折的池塘。

      平仄


      原始诗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仄,仄通平仄平。 注:乡『七阳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霜『七阳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注:墙『七阳平声』
      今韵平仄:?通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古韵平仄:平通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注:塘『七阳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重复字体: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图片版
        商山早行

        温庭筠(唐代)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

        温庭筠相关作品
        地肺山春日-温庭筠(唐代)

        冉冉花明岸,涓涓水绕山。 几时抛俗事,来共白云闲。 ...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温庭筠(唐代)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

        送人东游-温庭筠(唐代)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唐代)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鸡鸣埭曲-温庭筠(唐代)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 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鱼跃莲东荡...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