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题记:
此诗为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具体创作年份难以确指。冯浩和张采田都认为是大中二年(848年)冬为李德裕遭贬而作。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啊,当我在清晨时,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终日〕整天。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风波〕风浪。
〔《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青袍〕青袍寒士。
〔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
〔《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原句:永巷长年怨绮罗 离情终日思风波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
原句:湘江竹上痕无限 岘首碑前洒几多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句:人去紫台秋入塞 兵残楚帐夜闻歌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原句:朝来灞水桥边问 未抵青袍送玉珂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古韵平仄:仄仄通平仄仄平,平平平仄通平平。 注:波『五歌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通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原始诗句: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通平。 注:多『五歌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通?。
原始诗句: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通平。 注:歌『五歌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通,平平仄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珂『五歌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重复字体: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