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李商隐
原文/译文 一句一译 拼音/详解 纠错评论
文字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题记: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首联先从古语中翻出新意,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自缚,蜡烛自煎,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尾联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更何况现在正是暮春时节,百花都已凋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一直到死的时候,才会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成灰后,它的泪才流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清晨对镜梳妆,只担心如云的鬓发会失去光彩,漫长的夜晚独自吟诗难以入眠,月光显得格外清冷。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莱山离这里其实并不算远,可惜无路可通往那里,青鸟啊,请你替我殷勤地去探望一下吧。

    注释

    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春风。
    〔残〕凋零。
    〔蜡炬〕蜡烛。
    〔丝〕这里与“思”字谐音。
    〔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
    〔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平仄


      原始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古韵平仄:通仄平通仄仄通,平平平仄仄平平。 注:残『十四寒平声』
      今韵平仄:通仄平通平仄通,平平平仄通平平。

      原始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通。 注:干『十四寒平声』 注:干『十五翰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通。

      原始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古韵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通仄仄平平。 注:寒『十四寒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通通仄平平。

      原始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通?通。 注:看『十四寒平声』 注:看『十五翰去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通平平仄通。

      重复字体:
      相见时别亦东风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图片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唐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

        李商隐相关作品
        为有-李商隐(唐代)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隋宫·-李商隐(唐代)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

        贾生-李商隐(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唐代)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