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题记:
《杨柳枝词九首》当为刘禹锡晚年所作。旧说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大和六年至八年(832~834年)在苏州时所作。然据诗意,皆言长安、洛阳风物,恐非苏州之作。这组诗的风格已不似在湘沅、巴渝时期所作《踏歌词》、《竹枝词》那样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了。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楚辞《招隐士》是淮南小山作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来听听演唱新创作的《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城南小路城东郊外,正值早春到来之时,过往行人相逢会面何处没有杨柳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桃花艳红李花洁白人都称赞,这美景还须杨柳助力。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翡翠帷帘轻轻遮掩着宫门,宫里人在宫殿台阶上遥望御河边的杨柳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御河水面上人面杨柳互相辉映,使长安城里的少年几欲抓狂。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金谷园中群莺乱飞,铜驼陌上春风吹拂。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城中的桃花李花一会儿就凋谢了,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花萼楼前杨柳初种时节,美人在楼上与它比试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如今柳条被抛掷在长街上,枝叶露珠如泪不知怨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隋炀帝的行宫在汴水一侧几株残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晚风吹起柳絮像雪花飞舞,飞进宫墙里去却不见人迹。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宫前小路京城东门杨柳轻拂,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杨柳枝:此调本为隋曲,与隋堤有关。传至开元,为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旧曲为新歌,时人相继唱和,亦七言绝句。
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
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翻:改编;一说演奏。
南陌:城南的小路。陌,小路。春早时:早春时期。
桃红李白:桃花艳红,李花洁白。
凤阙:指长安城的宫阙。
龙墀(chí):皇家宫殿上的台阶。一作“龙池”。麴(qū)尘丝:指柳条,柳丝。麴尘,淡黄色。柳叶呈鹅黄色,故称。
御沟:流经皇宫中的渠流。
金谷园:指晋石崇于洛阳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泛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园林。
铜驼:即铜驼街,因洛阳城汉时铸造两只铜铸骆驼而得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此代指洛阳。
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
腰支:即腰肢,指腰身,身段,体态。
炀帝:即隋炀帝杨广(569~618)。汴水:汴河,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御陌:都城的街道。青门:即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因门色青,呼为青门。一作“东门”。
绾:旋绕打结。
挥袂(mèi):挥手告别。日西时:黄昏。
唯有:只有。绾:系念,挂念。一作“管”。
袅娜:柔软细长貌。
絮花:一作“絮飞”。
原句: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原句: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原句:南陌东城春早时 相逢何处不依依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原句:桃红李白皆夸好 须得垂杨相发挥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平平平平
原句:凤阙轻遮翡翠帏 龙池遥望麴尘丝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
原句:御沟春水相晖映 狂杀长安少年儿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平平
原句:金谷园中莺乱飞 铜驼陌上好风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原句:城东桃李须臾尽 争似垂杨无限时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原句:花萼楼前初种时 美人楼上斗腰支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原句:如今抛掷长街里 露叶如啼欲恨谁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句:炀帝行宫汴水滨 数株残柳不胜春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仄平
原句:晚来风起花如雪 飞入宫墙不见人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原句:御陌青门拂地垂 千条金缕万条丝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原句:如今绾作同心结 将赠行人知不知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
原句:城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日西时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原句: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绾别离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原句:轻盈袅娜占年华 舞榭妆楼处处遮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句:春尽絮飞留不得 随风好去落谁家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通,平?仄仄仄平平。 注:词『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通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古韵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通仄平平平仄平。 注:枝『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仄平平通,平仄平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古韵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通平平仄通平平?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通平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通仄平。 注:挥『五微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通通平。
原始诗句: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通?平平。 注:丝『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通?平平。
原始诗句: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通平仄,平仄通平仄平平。 注:儿『四支平声』 注:儿『八齐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通平仄,平平通平仄平平。
原始诗句: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古韵平仄:平仄平通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通。 注:吹『四支平声』 注:吹『四寘去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通?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支『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古韵平仄:平平平仄通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韵平仄:平平平仄通平仄,仄通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古韵平仄:平仄通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通通平。 注:春『十一真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通平。
原始诗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古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通仄平。 注:人『十一真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注:丝『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通仄通平平通平?
今韵平仄:平平仄通平平平,通仄平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古韵平仄:平仄平平通仄平,通平平仄仄平平。 注:时『四支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古韵平仄:通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离『四支平声』 注:离『八霁去声』
今韵平仄:通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原始诗句: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古韵平仄:平平仄仄通平通,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遮『六麻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通通平通,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始诗句: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重复字体: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