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酬乐天咏老见示》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平仄及详解刘禹锡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题记: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此时,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终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兴。但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

    《酬乐天咏老见示》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注释

    〔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
    〔顾〕念,指考虑。
    〔怜〕怜惜,爱惜。
    〔带〕腰带。
    〔频减〕多次缩紧。
    〔冠〕帽子。
    〔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灸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谙熟悉。
    〔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阅,经历。
    〔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
    〔翛
    〔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桑榆〕指桑榆二星。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
    〔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平仄

      原句:人谁不顾老 老去有谁怜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原句:身瘦带频减 发稀冠自偏 
      平仄: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原句:废书缘惜眼 多炙为随年 
      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原句:经事还谙事 阅人如阅川 
      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 

      原句:细思皆幸矣 下此便翛然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原句: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可供参考。

      原始诗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古韵平仄:平平通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怜『一先平声』
      今韵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古韵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通仄平。 注:偏『一先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仄?仄,通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古韵平仄:仄平通仄仄,平仄通平平。 注:年『一先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原始诗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古韵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注:川『一先平声』
      今韵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原始诗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古韵平仄:仄通平仄仄,仄仄通?平。 注:然『一先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通?平。

      原始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通平仄仄平。 注:天『一先平声』
      今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重复字体:
      不顾去有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随年还谙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霞尚满天

        图片版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

        刘禹锡相关作品
        春词-刘禹锡(唐代)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刘禹锡(唐代)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

        秋词-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视刀环歌-刘禹锡(唐代)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

        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