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听筝》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柳中庸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听筝
唐代-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听筝》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注释


    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
    抽弦促柱: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似逐”两句:似,好像。逐,追逐。态,状态,情态。随,追随。识,认得,辨别。
    独夜:孤独一人的夜晚。
    灯影:灯下的影子。
    空楼:没有人的楼房。
    更(gèng):更加,愈加。
    几重(chóng):几层。
    “江南”句: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

      图片版
      听筝

      柳中庸(唐代)

      暂无
      柳中庸相关作品
      听筝-柳中庸(唐代)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

      凉州曲二首-柳中庸(唐代)

      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 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 高槛连天望...

      征人怨-柳中庸(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