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脑版
《诸将五首》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杜甫
原文/译文 拼音/详解纠错评论
文字版
诸将五首
唐代-杜甫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题记:

《诸将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作于夔州。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边患却没有根除,诗人痛感当时的朝廷武官们平庸无能,故作诗加以讽刺。

    《诸将五首》全文注音拼音版

    对照翻译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遥对终南山的汉代陵墓早已遭战乱被焚盗,千年后吐蕃照样侵扰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昨天贵重的玉鱼金碗还埋在葬地,今天早上这些殉葬品却出现在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现在最犯愁的是西戎骑着汗马进逼,只见他们的红旗在长安空中出现。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去年多少武官把守泾渭京畿防地,将军们千万别放松戒备去解闷寻欢。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韩国公筑三座受降城的本意,是想杜绝异族入侵,让国家永保安宁。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怎么能总是烦外邦回纥的兵马,反而远来救助大唐的朔方军。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胡虏来侵已经不觉得潼关是险隘了,也听说天子晋阳起兵而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诸君只让天子一人操心社稷,你们何以报答岂非坐享太平!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洛阳宫殿早已化为烽火,不必再说秦关兵二万足以当敌百万。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淄青卢龙等地,拥兵割据不供贡赋,难以真正归于唐朝版图。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位至朝廷衮职的三公都不去屯田积谷,致使天下军粮不能自给。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稍高兴的是出将临边的王相国,肯熔化金甲铸造犁锄从事农耕。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回首远望天南,只见那昏暗的妖氛至今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历来越裳进翡翠,南海贡明珠,这些年来消息早已断绝。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得到特殊恩宠的是大司马,元帅们冠上都插有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疆土南北这些君王地,只有靠忠良的诸将来辅佐圣朝。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由成都来时心中犹带锦江春色,而清秋时身处瞿塘觉万壑生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回忆自己当年在严武幕府时,曾经同他一起到望乡台迎接中使。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严武幸蒙皇恩而受到重用,军令既严,而复开雅宴,赋诗酬唱。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西蜀的地形是天下极为险要的,其安全必须倚仗出现超群人才。

    图片版
    诸将五首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

    杜甫相关作品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春望-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腊日-杜甫(唐代)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

    曲江对雨-杜甫(唐代)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唐代)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

    电脑版
    古文之家 渝ICP备08100657号-6 免责声明